[發明專利]回收廢棄面板中液晶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61142.5 | 申請日: | 2009-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221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洪煥毅;呂健瑋;廖婉君;蔡正國;戴賢輝;盧正權;鄭功龍;陳哲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陳紅;徐金國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收 廢棄 面板 液晶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回收廢棄面板中液晶的方法及裝置,更特別涉及其中的循環萃取方法。?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具有薄型化、輕量化、低耗電量、無輻射污染、且能與半導體制程兼容等優點,其使用量、生產量、及廢棄量均大幅上升。雖然液晶是否有害仍未定論,但將未去除液晶的廢棄面板焚化或掩埋都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雖然液晶用量只占面板總重量的0.1-0.2%左右,卻會因法規使面板玻璃無法回收再利用。目前臺灣已是世界最大的LCD出產國之一,而歐盟于2003年所公布的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quipment,簡稱WEEE)已要求制造販賣者需負責販售物的回收。可預知的是未來幾年內廢棄的LCD面板會越來越多,若能有效率的自廢棄面板中取出液晶甚至將回收的液晶再利用,將可同時達到環保與經濟的雙重效果。?
近年來,陸續有廢棄面板處理相關的專利發表。JP2001-337305先將偏光板以手撕方式去除并將框膠部份切除后,再碎裂面板,接著以溶劑將面板中的液晶洗下回收。此方法必須先去除偏光板和框膠,流程較繁雜,且以沖洗的方式將液晶取下將耗費大量溶劑。?
JP2002-166259以液晶溶于熱水中,再將溶液冷卻至室溫,使液晶與水分離回收。然而經本發明的發明人實驗,發現熱水對大部分液晶的溶解效果非常差,此方法將耗費大量的熱能卻無法有效回收液晶。?
JP2002-254059以電氣分離的方法,于水中將廢棄面板破碎后,再以溶劑洗提面板上的液晶。利用超音波振蕩或攪拌幫助溶解液晶后,再將溶劑蒸干后可取得液晶。此方法以電氣分離的方式分離廢棄面板后,其封裝材料必然會溶于上述的溶劑。由于此方法并未提及回收液晶的溶劑會溶解封裝材料的問題,也未提及純化回收液晶的方法,因此回收的液晶材料將含有大量封裝材料而無法直接應用。
TW?2004-04884先去除框膠,再以溶劑溶解液晶或以吹氣法或離心機將液晶取下后,利用減壓蒸餾法將液晶中的不純物去除或用吸附劑去除離子,回收液晶。此方法回收的液晶需進一步添加液晶單體才能與原有的液晶組成相同。此方法須先去除面板上的框膠部分避免污染,而純化液晶的方式為管柱層析,回收后的液晶材料又需添加液晶單體才能再使用,均大幅增加回收液晶的復雜度與成本。?
JP2006-089605使用極性和非極性的混合有機溶劑取出液晶,再以管柱層析純化回收的液晶產物。此方法的純化方式為管柱層析,于大量回收應用上較困難,且回收后的液晶材料也需添加液晶單體才能再使用。?
JP2006-184376利用減壓加熱將面板中的液晶和有機物揮發,通過冷凝方式分離載流氣體、液晶和其它有機物。此方法并未直接碎裂液晶面板,且減壓加熱的方法會將液晶及其它有機物(如封裝材料)自面板同時分離出來。此方法并未提及純化回收液晶的方法,因此回收的液晶材料將含有大量封裝材料而無法直接應用。?
上述這些方法有些處理步驟繁雜、有些只適用于特定液晶、有些會改變液晶配方等,應用上仍有許多可改善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續式回收廢棄面板中液晶的方法,可應用于處理市面上大部分的液晶面板,而且取出的液晶雜質少且配方組成不變,僅需以先前發表的液晶純化方法(中國臺灣專利I282359和I297282)進行純化后即可再利用。?
而本發明提出的方法,包括(i)碎裂廢棄面板后,以溶劑浸泡碎裂的廢棄面板,使溶劑溶解碎裂的廢棄面板中的液晶及封裝材料以形成萃取液;(ii)冷卻萃取液以降低封裝材料于萃取液中的溶解度從而析出,使封裝材料與萃取液固液分離,接著過濾吸附萃取液;(iii)加熱過濾吸附后的萃取液使溶劑形成蒸氣并冷凝形成回收溶劑;(iv)以回收溶劑浸泡碎裂的廢棄面板,再次形成萃取液;以及(v)重復步驟(ii)至(iv)直到面板中的液晶都溶解于萃取液,再將溶劑去除以得到回收液晶。?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回收廢棄面板中液晶的裝置,包括萃取槽,具有基本過濾功能位于萃取槽底部;控溫裝置,位于萃取槽中或位于萃取槽與過濾吸附裝置之間;收集槽,具有加熱裝置加熱收集槽;第一儲存槽,位于萃取槽上方且連接至萃取槽;第二儲存槽,位于萃取槽與過濾吸附裝置下方;以及冷凝裝置,分別連接至收集槽及第一儲存槽,且位于第一儲存槽及收集槽上方;其中萃取槽、收集槽、與第二儲存槽分別以管線連接至三向閥,且過濾吸附裝置位于萃取槽與三向閥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11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