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骨板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61030.X | 申請日: | 2005-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205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30 |
| 發明(設計)人: | 加里·哈耶克;雷內·哈格;亨利·吉姆;小馬克·P·格雷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芯賽斯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80 | 分類號: | A61B17/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顏 濤;鄭 霞 |
| 地址: | 瑞士奧*** | 國省代碼: | 瑞士;CH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骨板 | ||
本申請是2005年6月20日提交的中國專利申請號200580027701.3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性地涉及骨板,更具體地涉及含有刃部分以用來固定骨折的骨頭的骨板,該骨頭優選長骨,包括股骨和脛骨。
背景技術
骨板是能固定在骨折的骨頭的表面以在骨頭愈合時支撐和/或固定骨折的板。骨板可以用從該板伸進骨頭中的接骨螺釘連接到骨頭上。在一些實例中,將接骨螺釘的頭部鎖定到所述板上(例如,通過螺釘頭和骨板間的螺紋接合),而在其它板中該螺釘的頭部是活動的而與該板成一角度,因而該螺釘可以以外科醫生選定的角度置于骨頭中。在其它實例中,該螺釘的頭部可以與骨板配合以壓迫或牽引骨折(即相向推骨裂片或者將骨裂片彼此推開)。
當處理某種類型的骨折,例如股骨的近端部分骨折時,在接骨螺釘和/或螺釘板交接處可能會有很大的應力。已研發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骨板來適應這些很大的應力。在一個實例中,有時被稱為“刃板(blade?plate)”的骨板可具有刃形部分,該部分幾乎垂真地延伸到該板上,并延伸通過骨折處而進入骨中形成的溝槽中。在另一個實例中,方頭螺釘可從所述板的管狀部分伸出并通過骨折處。然而,這些附加結構例如刃形部分,可能需要額外的支撐,因為來自骨板其余部分所承受的負載的應力會重新分布。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固定骨折的骨頭的骨板。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骨板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縱軸、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板部分,和具有第二縱軸、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板部分。所述第二板部分可相對于所述第一板部分成一定角度,從而使該第一板部分的下表面和該第二板部分的下表面在它們之間限定形成第一夾角。所述骨板的第一部分可以至少具有一個用于接受具有桿的骨錨的孔,該孔具有第一孔部分和第二孔部分,該第一孔部分限定形成大致垂直于下表面的第一中心軸,該第二孔部分從上表面到下表面與該第一孔部分相交迭且相通并限定形成與該第一中心軸大致成一定角度的第二中心軸。所述骨板的第二孔部分可構造成接收骨錨從而使該骨錨的桿大致不與該骨板的第一部分垂直。所述骨板的第二部分可以是具有遠端和與該骨板的第一部分相鄰的近端的刃,該刃被構造成適于使所述遠端插入到骨頭內。該刃的上表面可以包括至少一條溝槽。該刃可包括自其近端延伸至遠端的穿孔,該穿孔的尺寸和構造被設計成接收引導線。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之間的第一夾角大約在75度到150度之間,更優選地是根據該骨板的應用情況在約75度到110度或145度到120度之間。
所述骨板的第二孔部分的所述第二中心軸可以成一定角度以在該骨板的第一部分的下表面的下方某點處與所述第二縱軸大致相交。該骨板的第一縱軸可以限定形成將該骨板的第一部分分成兩半的平面,而第二中心軸可在某單點處與該平面相交。該第二中心軸可以與該第一中心軸成一定角度,該角度可以在約10度到約35度之間。該骨板的第二孔部分可以被構造成以某種方式接受骨錨以使所述桿大致相對于該骨板的第二部分成固定角度。所述第二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有螺紋的,以用于螺紋接合骨錨的螺紋頭部,所述第二孔被構造成相對于該骨板的第二部分以一定角度固定該骨錨。該第二孔部分的螺紋部分可以相對于第二中心軸以約190度到280度的角度沿外周延伸。
可以提供具有螺紋頭的骨錨來與所述第二孔部分的螺紋部分螺紋接合。該骨錨的構造和尺寸可以被設計成與所述骨板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接觸。該骨板的所述第一孔部分可以是光滑的且可以在第一縱軸方向上加長。該第二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從上表面到下表面錐形地逐漸變細。該第一孔部分可以在第一縱軸的方向上加長,且可以包括沿該骨板的上表面大致呈球形的第一擴孔和沿該骨板的下表面的第二擴孔。可提供具有球形頭部的骨錨,并且第一擴孔可被構造成與該球形頭部接合以壓迫或牽引骨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芯賽斯公司,未經芯賽斯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103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