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擬餌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59113.5 | 申請日: | 2009-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757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增周司;北脅裕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島野 |
| 主分類號: | A01K85/16 | 分類號: | A01K8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韓登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垂釣的擬餌。更詳細地講,本發明涉及 一種具有金屬制成的主體的擬餌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鰤魚(即五條鰤,又名平安魚或油甘魚)及其幼魚等將小魚 當作餌料來捕食。這些大型魚被稱作“肉食魚”。作為捕獲“肉 食魚”的方法之一,擬餌釣法較為普及。擬餌釣法中使用擬餌。 “肉食魚”誤以為該擬餌是餌料而會咬住該擬餌。安裝在擬餌上 的釣鉤就會扎上“肉食魚”,進而會被垂釣者釣上來。
作為該擬餌的一種,有時會使用金屬餌。由于垂釣者將該金 屬餌下沉到海里的目標魚層進行垂釣。因而,要求其能夠快速下 沉到目標魚層。根據目標垂釣地點的不同,要求其能夠被拋投得 較遠。為使其能夠快速下沉和遠距離拋投,使其比重較大是有利 的。
該擬餌的主體一直是由鉛制成的。該擬餌上固定有釣鉤眼和 漁線眼。釣鉤眼中安裝有釣鉤,而漁線眼中連結有漁線。由金屬 線制成的釣鉤眼和漁線眼,是在將已經熔化的鉛放在模具中凝固 的工序中被固定到主體上的。
下沉速度較快的金屬餌會快速到達海里的目標魚層。拋投距 離較遠的金屬餌可以在較大范圍內進行垂釣。基于這一點考慮, 人們越來越熱衷于使用比重較大的鎢或鎢合金來制作擬餌主體。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公開公報2002-27868號
【專利文獻2】日本發明專利公開公報2001-86903號
該由鎢或鎢合金制成的主體是通過燒結金屬粉而獲得的。由 于該主體是在可以熔化金屬線的高溫下燒結而成的。因此,無法 在該燒結工序中使釣鉤眼和漁線眼固定為一體。因而,在由鎢或 鎢合金制成的主體上形成有孔或者槽,并利用該孔或者槽來安裝 釣鉤眼和漁線眼。
擬餌主體的表面涂裝有能夠引起“肉食魚”興趣的圖案。由 于涂料對鎢或鎢合金的附著性較差,因此,在涂裝由鎢或鎢合金 制成的主體時就比較費時。相比由鉛制成的主體而言,由鎢或鎢 合金制成主體時的制造工時就會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擬餌,其比重較大,涂層對主體 的附著性優異,而且易于制造。
本發明中的擬餌具有主體、線材和覆蓋層。該主體由鎢或鎢 合金制成,并具有槽。該線材由金屬線制成,并被設置在主體的 槽中。覆蓋層則用來填充該槽并且覆蓋主體表面。
該覆蓋層的材料優選為錫、錫合金、鉛、鉛合金或合成樹脂。 該擬餌的線材優選具有釣鉤眼,并優選具有漁線眼。該擬餌優選 具有涂層,該涂層形成在上述覆蓋層的表面上。
本發明中的制造方法包括:主體準備工序,在該工序中準備 由鎢或鎢合金制成并且具有槽的主體;線材準備工序,在該工序 中準備由金屬線制成的線材;將線材設置到該主體的槽中的工 序;對該主體的表面和設置有線材的槽進行覆蓋的工序。
【發明效果】
相比具有鉛制主體的擬餌而言,本發明中的擬餌的比重較大。 制作該擬餌時,將線材固定到主體上的工序和覆蓋該主體的表面 的工序為同一工序。該擬餌的涂層具有優異的附著性,并且該擬 餌易于制造。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的擬餌的主視圖,同時表示 了其釣鉤和副釣鉤。
圖2是表示對圖1中的擬餌進行局部剖的主視圖。
圖3是沿圖1中的剖切線III-III剖切的剖視圖。
圖4是表示圖1中的擬餌的線材的主視圖。
圖5是表示圖1中的擬餌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2:擬餌,4:釣鉤,6:副釣鉤,8:主體,10:線材,12: 覆蓋層,14:涂層,16、18、20:槽,22:上端,24:下端,26、 28、32、36:端部,30、34:折回部,38:漁線眼,40:釣鉤眼, 42、44:子線,46、48:釣鉤,50:鎢合金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基于優選實施方式并參照適當的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 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島野,未經株式會社島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591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香豆素二聚體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聚硅氧烷小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