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陰離子交換樹脂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57584.2 | 申請日: | 2009-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542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郭強;周旭;龔峻松;周軍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J41/14 | 分類號: | B01J4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張利萍 |
| 地址: | 056027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陰離子 交換 樹脂 制備 方法 | ||
1.一種陰離子交換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備步驟為:
1).制備載體;以苯乙烯為單體,二乙烯苯為交聯劑,添加致孔劑,致孔劑為100號汽油,或液體石蠟、異戊醇與甘油、甲苯其中之一的混合物,液體石蠟、甲苯、異戊醇比例為體積比1∶0.5~2∶0.5~2,或者液體石蠟、甘油、異戊醇比例為1∶0.5~2∶0.5~2;單體、交聯劑與致孔劑的體積比為1∶0.1~0.25∶0.1~0.4;分散劑是濃度為0.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或濃度為0.5-1.5%的聚乙二醇;引發劑是濃度為0.1-1%的過氧化苯甲酰;在80~120℃溫度下進行油相和水相的懸浮聚合8小時以上;油相是包括苯乙烯、二乙烯苯、致孔劑的部分,水相是包括分散劑水溶液的部分;油相和水相的體積比為:1∶2~8;
油相中成份的重量比為:
苯乙烯占50%~90%
交聯劑占3%~20%
致孔劑占2%~30%
引發劑占0.2~0.5%
水相中的分散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或者聚乙二醇占0.5~2%;
上述懸浮聚合物用攪拌器在70-250轉/分鐘速度攪拌后經洗滌、抽提后,得到高分子大孔結構的苯乙烯共聚物載體,其物理形態粒徑為0.25~1.2mm的白色小球,簡稱為載體;載體內部分布著大量的微孔;
2).氯甲基化;以濃度為40-70%氯甲醚作試劑,在50~60℃下,浸泡載體,載體與氯甲醚的體積比為1∶2-5倍,加入氯化鋅,氯化鋅與氯甲醚之間的質量百分比為1%~10%∶100%;攪拌器在70-200轉/分鐘攪拌,做催化劑反應5小時以上;取出清洗3遍以上,得到氯甲基化的高分子大孔結構的苯乙烯共聚物載體,簡稱氯球,物化特征顏色仍然為白色,呈酸性,有刺激性氣味;
3).胺化反應;以濃度為80%以上的乙醇、四氫呋喃、甲縮醛之一做有機溶劑,濃度為80%以上的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和多乙烯多胺,其胺數大于5的復配液做胺化試劑,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和多乙烯多胺的比例關系為1∶0~1.5∶0~1;將氯球放入反應器,放入有機溶液浸泡溶脹1小時以上,滴加胺化試劑,用0.5~2小時加完,攪拌器在70-250轉/分鐘攪拌反應溶液;反應溫度為0~70℃,反應時間3~8小時,過濾后用蒸餾水將產物洗到中性;反應得到陰離子交換樹脂,顏色為淡黃色,粒徑為0.25~1.2mm圓形的小球;接著進行后處理,即在反應完畢后用水溶劑對陰離子交換樹脂進行浸泡處理,水溶液指DBH2O與堿性物質、鹽類、糖類等親水化合物之一構成的,濃度為1-20%,用量為陰離子交換樹脂的2-6倍,浸泡的時間為5小時以上,最終得到優化后的陰離子交換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5758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長度保持和調整裝置
- 下一篇:雙焊炬管道全位置自動焊接小車及自動焊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