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共混改性ABS合金材料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53054.0 | 申請日: | 2009-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309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仇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55/02 | 分類號: | C08L55/02;C08L69/00;C08L23/22;C08L79/08;C08L23/06;C08L23/26;C08L51/06;C08K5/47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龍祥;戴曉翔 |
| 地址: | 310019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性 abs 合金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金材料,尤其是一種用做制造直流電動工具機殼以實現機殼高扭力、高沖擊性、高耐溫性要求的合金材料。
背景技術
中國電動工具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年產量已占世界電動工具產量的70%,中國電動工具出口金額約占世界電動工具出口金額的40%以上,我國已成為世界電動工具主要制造基地,是世界電動工具的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
2007年我國電動工具出口額已超過全球出口量居第二位的德國一倍以上,穩居出口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世界電動工具主要制造基地,是世界電動工具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我們出口的電動工具大部分在DIY市場(就是客戶自己選擇組裝配件的裝機市場)上,要提高電動工具的檔次有許多地方要改進和發展,其中機殼材料的改良是當務之急,它直接影響整機性能的提高,另外,國際上對電動工具越來越嚴的安規要求也迫使我們盡快研制出新的高強度機殼材料,回應國際對我國出口電動工具技術上的封鎖。
目前,國內市場上使用的直流電動工具機殼材料大多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為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簡稱ABS塑料)制成。雖然ABS塑料流動性很好,并具有一定的強度,但它的抗沖擊強度、耐高低溫性能都較差,注塑縮影也很大,對一些復雜的薄壁零件,如直流電動工具機殼,均不能完全滿足使用要求和安規要求。所以,研究與開發新型電動工具機殼材料,對現有ABS塑料進行改性至關重要。現在世界上著名的電動工具制造商,如:博世、牧田、日立等,他們都積極在開拓新材料的應用,使直流電動工具機身抗沖擊強度同交流電動工具一樣,甚至超過它,從而實現直流電動工具高扭力、高沖擊性、高耐溫性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ABS塑料抗沖擊強度和耐高低溫性能較差、注塑縮影也很大,不能完全滿足電動工具復雜使用環境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種共混改性ABS合金材料。為此,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共混改性ABS合金材料,其特征是將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混合通過改性和造粒制成。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發明還包括以下附加的技術特征以便在實施上述技術方案時作為優選技術措施選用:
所述的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質量比為(25~75)∶(75~25)。尤其是為25∶75或75∶25。
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5~15%的相容劑
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0.5~1%的剛性粒子。進一步的,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1~1.5%的苯并噻唑或聚酰亞胺。
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1~1.5%的改性劑。
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1~2%的丁基橡膠。
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2~3%的苯乙烯/MMA/馬來酸酐共聚物。
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2~3%的甲基苯乙烯/丙烯暗/丙烯酸乙酯二元共聚物。
在聚碳酸酯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相當于該混合物質量1~2%的聚乙烯或改性聚乙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它具備PC耐沖擊性和優良的耐侯性,同時也保留ABS的高流動性,應用在薄壁及復雜形狀制品時,能保持優異的物理特性及成型性;其具有優良的耐紫外線性能,良好的抗沖擊強度,優良的成型加工性能,耐高溫(80~120℃),高阻燃性。
2、其加工工藝和普通的ABS相同,注塑成型中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邊角料完全可回收再利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5305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