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態式磁浮推進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49930.2 | 申請日: | 2009-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9973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光輝 |
| 主分類號: | H02N15/00 | 分類號: | H02N15/0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冠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訥志清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中國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態 式磁浮 推進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磁懸浮技術,主要是指一種動態式磁浮推進器。
背景技術
靜態磁力完全應用傳統的電磁理論,即同性相斥或異性相吸的方法使列車浮起。也就是說,除了電磁力之外,沒有其它能量參與把列車浮起。所以,為了有足夠的電磁力使列車浮起,電磁鐵就必須做得很大很重。此外,由于靜態磁力不能保持穩定的懸浮狀態,因此,列車兩邊必須裝置強大的電磁感應防護墻,以免列車左右竄動而發生事故。所以,靜態磁力磁浮列車不但消耗能量極大,同時整個動運系統非常龐大。據國外資料報導,磁浮列車運載每個乘客的耗能量比飛機多幾十倍;建造材料每公里需13,000噸混凝土和3,700噸銅,人車重量比(不包括兩邊的防護墻)達到每個乘客一噸。靜態磁力磁浮列車存在的共同缺點是:結構復雜、臃腫,十分笨重;造價昂貴;消耗能量極大;維修保養費用高;經濟效益低。目前,列車行駛的安全性仍然存疑。
由20世紀6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事磁浮列車的研究工作。50多年了,至今仍然處于研究階段。磁浮列車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使列車浮起來。一直以來,都是采用靜態磁力的磁浮原理。德國采用磁鐵異性相吸的方法產生浮力;而日本則采用同性相斥的方法。為了使列車能夠飄浮在理想的位置上,磁浮列車不得不采取許多保護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這是由于靜態磁場的不穩定性所造成的先天性缺點。這也是造成現在的磁浮列車都是龐然大物和能耗極大的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動態式磁浮推進器,原理是:利用外力把分體式馬達的轉子反轉,藉此在馬達的轉軸上產生反力矩,這個反力矩的的垂直分力矩的合力,就是構成磁浮車浮起的浮力。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種動態式磁浮推進器包括分體式電動馬達和可以使該分體式電動馬達反轉的外力。
該技術方案還包括:
所述分體式電動馬達包括分別設置的定子和轉子,其中定子包括帶有磁性的單層平面磁路,轉子包括懸臂式電磁鐵,該電磁鐵分布有兩個磁極,其中一個磁極在懸臂的端部,另一個磁極在接近懸臂的轉軸處,該電磁鐵在外力的作用下,以轉軸為中心,相對定子作反轉運動,由此產生一個相對定子磁力的反力矩,該反力矩包括磁浮力和磁推力。
所述定子還包括帶有磁性的槽鋼形路軌或V形路軌或U形路軌或拋物線形路軌。
所述路軌包括單軌道式或雙軌道式或多軌道式,其中所述軌道包括單列式或雙列式或多列式,其中所述槽鋼形路軌的設置以槽底為基準面,可以是與水平面平行或與水平面垂直或與水平面呈一角度。
所述轉子包括在轉軸的平面上均勻地分布若干個懸臂式電磁鐵,以便組成圓盤形電磁鐵。
所述轉子包括將多層圓盤形電磁鐵復合疊加并相互錯開地串接在一起。
所述轉子的轉軸可以和所述路軌縱向平行,或和所述路軌縱向側垂直,或和所述路軌縱向側呈一角度。
所述外力包括用普通馬達帶動所述轉子反轉,其中普通馬達的轉軸與所述轉子的轉軸為同一個轉軸。
所述外力包括用普通馬達通過傳動裝置帶動所述轉子反轉。
所述磁浮力和磁推力包括所述轉子在外力作用下反轉,這時該轉子的轉軸就會產生反力矩,該反力矩分解為水平分力矩和垂直分力矩,在消除水平分力矩后,垂直分力矩的合力既是磁浮力,在消除垂直分力矩后,水平分力矩的合力既是磁推力。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體積輕巧、效率高、容易控制、安全可靠、經濟效益高。無論是磁浮車或者是磁路,造價遠比靜態磁力式磁浮列車低。本發明適合于發展小型的、其體積近似小型汽車的磁浮車;磁路可以采用磁軌或平面磁路。新的運輸系統對實現全自動控制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動態式磁浮車也可以開發成一種新的游樂設施,其娛樂性和經濟效益將十分顯著。
附圖說明
圖1-圖55包括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圖和應用示意圖,其中1懸臂式電磁鐵、2轉軸、3鍵、4定子的磁力線方向、5平面磁路、6平板、61慢線、62叉路、63快線、7磁軌、8槽形磁鐵、9普通馬達、10磁浮車、20NV合成曲線、30每個電磁鐵的NV曲線、40每個電磁碟的NV曲線、50通電區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光輝,未經李光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499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