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把金屬和超低K值電介質集成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49102.9 | 申請日: | 2001-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7724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ACM研究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1/768 | 分類號: | H01L21/768;H01L21/321;H01L23/53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秦 晨 |
| 地址: | 美國加***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 電介質 集成 | ||
本分案申請是基于申請號為018158625,申請日為2001年9月 18日,發明名稱為“把金屬和超低K值電介質集成”的中國專利申請的 分案申請。
對相關申請的交叉參數
本申請要求對一個更早申請的臨時申請U.S.Ser.No.60/233,587 的優先權,題目為“把銅和超低K值電介質集成的方法”,2000年9 月18日申請,其全部內容在此引入以供參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地涉及半導體晶片的各層內的互連,更明確地說,本 發明涉及在低K值電介質材料和超低K值電介質材料中的互連。
背景技術
一般講,半導體器件是在稱為晶片或切片的半導體材料的園片上 制造的。更具體地講,晶片先從一硅棒上切刻下來,該硅片接著經過 多次掩模,腐蝕,和淀積過程以形成半導體器件的電子學電路。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半導體工業已經按照莫耳定律,增強了半導 體的能力,該定律預言每18個月半導體器件的能力將增加一倍。半導 體器件能力的增強部分是用減小特征尺度(也即,在器件上存在的最 小尺寸)來獲得的。事實上,半導體器件的特征尺度已經快速地從0.35 微米發展成0.25微米,而現在到達0.18微米。無疑地,這種朝著更小 的半導體器件的趨向大概會遠遠越過亞0.18微米階段繼續下去。
然而,對揮發展更強有力的半導體器件的一個潛在的限制因素是 在互連(連接單個半導體器件的各元件和/或把任意數目的半導體器件 連在一起的導體線)處隨之增加的信號延遲。當半導體器件特征尺度 減小時,在器件上互連的密度增加。然而互連的更加靠近,增加了互 連的線間電容,它導致在互連上的更大的信號延遲。一般講,已經發 現互連延遲隨著特征尺度減小的平方增加。與此相反,已經發現門延 遲隨著特征尺度的減小而線性地減小。這樣,隨著特征尺度的減小, 總的延遲一般有一個凈增加。
為補償這種互連延遲增加的常規方法是加上更多層金屬。然而這 種方法有隨著形成附加金屬層增加生產成本的缺點。另外,這些附加 金屬層產生附加的熱,而這對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都能是不利的。
另外一種補償互連延遲增加的方法是用具有低介電常數的介電材 料(低-K電介質)。然而,因為低-K介電材料具有多孔微結構,它們 也有比其他介電材料更低的力學完整性和導熱性。因而,低-K介電材 料通常不能承受在一常規鑲嵌處理中,加在其上的應力和壓力。
在一個常規的鑲嵌過程中,金屬在溝渠狀溝及/或通孔(via)內 形成圖案,通常再用化學機械拋光(CMP)把淀積的金屬拋光去除。 一般講,取決于互連結構設計,可以拋光去除從半微米到1.5毫米的 金屬。
然而當金屬在一種低-K電介質材料內形成圖案,然后用CMP方 法把它進行拋光去除時,由于CMP的應力和壓力,低-K電介質材料 能夠破裂或在溝和/或通孔內從金屬拉開。因而曾在低-K電介質材料 內形成堅固或剛性的結構以有助于在CMP時承受作用于其上的應力 和壓力。然而在低-K電介質材料內建立這樣的結構將是昂貴的并且會 在器件內部增加互連延遲,而這又正是用低-K電介質材料所企圖要減 小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形成半導體晶片的一層。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在 半導體晶片上淀積上一層電介質層。該電介質層包括具有低介電常數 的材料。在電介質層內形成凹區和非凹區。在電介質層上淀積一層金 屬層以填充凹區并覆蓋非凹區。接著對金屬層電拋光以除去覆蓋在非 凹區上的金屬層同時保留在凹區內的金屬層。
附圖說明
本發明能夠通過參照以下詳細說明并結合附圖得以最好的了解, 各圖中,相同部件用相同數字表示:
圖1是一例示半導體晶片的截面圖;
圖2A-2H是以截面圖來說明鑲嵌過程各個步驟的一個例示實施 方案;
圖3是說明一個例示電拋光噴嘴的截面圖;
圖4是一張說明按照本發明各個實施方案的鑲嵌過程各個步驟的 流程圖;
圖5A-5H是以截面圖來說明鑲嵌過程各個步驟的一個可供選擇 的實施方案;
圖6A-6j是以截面圖來說明鑲嵌過程各個步驟的一個例示實施方 案;
圖7是說明一個例示電拋光噴嘴的截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ACM研究公司,未經ACM研究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4910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1-00 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
H01L21-02 .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4 .非專門適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組的單個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導體器件之外的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的測試或測量
H01L21-67 .專門適用于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的裝置;專門適合于在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晶片的裝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內或其上形成的多個固態組件或集成電路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集成電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