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塊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49062.8 | 申請日: | 2009-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226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鄭景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8/00;F21V7/00;F21V17/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壽寧;張華輝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塊,尤其是指一種供液晶顯示裝置使用的背光模塊。
背景技術
背光模塊廣泛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電腦鍵盤、移動電話按鍵、電子廣告廣告牌及其它需要光源的裝置上,以提供此類裝置所需的平面光源。特別是今年來液晶顯示裝置的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為配合液晶顯示裝置在功能上及外觀上的要求,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背光模塊設計也日趨多元化。
如圖1及圖2所示,傳統的液晶顯示裝置100包括一背光模塊110、一液晶顯示屏120、一框體130與一固定件140。背光模塊110包括一導光板112,一反射片114,一線性光源116,一背板118以及設置在該導光板112上方的多個光學膜片119。導光板112具有一入光面112a、與入光面112a相對的一側面112b、一出光面112c以及與出光面112c相對的一底面112d。反射片114設置在導光板112的底面112d下方。光學膜片119配置于導光板112的出光面112c上。線性光源116具有一電路板116a與多個發光二極管組件116b,線性光源116配置于入光面112a旁且適于朝向入光面112a發射光線。
背板118具有一承載底部118a與設置承載底部118a之一端的一彎折部118b。線性光源116配置于承載底部118a與彎折部118b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間S1內。反射片114與導光板112配置于承載底部118a上。線性光源116位于彎折部118b、承載底部118a與導光板112的入光面112a之間。液晶顯示屏120配置于光學膜片119上。框體130配置于背板118上。固定件140環繞液晶顯示屏120、背光模塊110與框體130以固定液晶顯示屏120、背光模塊110與框體130之間的相對位置。
由于背光模塊110所使用的發光二極管組件116b的顆數較少及線性光源116所發出的光線在導光板112內的行進路線較長,所以在遠離線性光源116處(例如圖1所示的區域A1)較易產生背光模塊110的輝度不足及均勻性不佳等問題。此外,傳統的背光模塊110常發生因組裝人員組裝導光板112時產生偏移而造成導光板112與線性光源116之間存在一過大的間隙I1,而這個過大的間隙I1會造成背光模塊110的輝度及均勻性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以解決目前的背光模塊輝度不足及均勻性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提出一種背光模塊,其包括:一導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與所述入光面相對的一側面、一出光面以及與所述出光面相對的一底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側面連接所述出光面與所述底面;一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下方的第一反射片;一線性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且適于朝向所述入光面發射光線;一背板,其具有一承載底部與設置所述承載底部的一第一彎折部以及一第二彎折部,所述承載底部、第一彎折部以及第二彎折部形成一容置空間用來容置并承載所述第一反射片、所述導光板與所述線性光源,所述線性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彎折部、所述承載底部與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之間,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承載底部夾住所述導光板一端;以及一第二反射片,配置于所述第二彎折部與所述導光板的側面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彎折部具有一側板與一頂板,所述側板連接所述承載底部與所述頂板,所述頂板接觸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的一邊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塊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的一光學膜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片接觸所述第二彎折部與所述導光板的側面,且線性光源接觸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背光模快中,背板具有第二彎折部,并且在第二彎折部的內側配置有第二反射片,從而可將由導光板之側面射出的光線反射。因此,與習知技術相較,背光模塊的輝度較高以及均勻性較佳。此外,背板的第二彎折部與第一彎折部可讓導光板的定位較容易。另外,組裝人員組裝完背光模塊后,第二反射片接觸第二彎折部與導光板的側面,且線性光源接觸第一彎折部與導光板的入光面,因此與習知技術相較,背光模塊的輝度與均勻性得以提升。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線A-A的剖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4906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