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味中藥制成的燒外傷藥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47861.1 | 申請日: | 2009-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96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9 | 
| 發明(設計)人: | 仝太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仝太云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 | 分類號: | A61K36/898;A61P17/02;A61K31/045;A61K33/06;A61K33/22;A61K33/36;A61K35/24;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4150河南省焦***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制成 外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治療燒傷、外傷的中成藥外用藥面。
背景技術:
現有一些治療治療燒傷、外傷的藥物,均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燒傷、外傷療效好、見效快,能達標本兼治效果的中成藥外用藥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根據醫學原理,按照中醫理論組方,選用具有消炎、止痛、抗感染、收斂、防腐、潤皮、促進上皮細胞和肉芽生長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微循環的流通而消除水腫之功能的中草藥治療燒傷、外傷。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組方為:雄黃:20-50克、烏梅:80-120克、硼砂:40-80克、冰片:40-80克、五倍子:80-120克、白芨:80-120克、地榆:80-120克、五靈脂:40-80克、白礬:80-120克。
本發明的最佳配比為:雄黃22克、烏梅98克、硼砂57克、冰片57克、五倍子98克、白芨97克、地榆99克、五靈脂58克、明礬97克。
上藥按配比將白礬、硼砂、雄黃混合,研細到120目,攪拌均勻加溫,收庥從153℃-285℃的餾分,將所結晶的餾分與其它按配比稱取的組分混合研磨即得本發明。本品還可以制成膏或噴用劑。
本方劑中,雄黃:燥濕,祛風,殺蟲,解毒;烏梅:收斂生津,安蛔驅蟲;硼砂:清熱消痰,解毒防腐;冰片: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五倍子:斂肺,澀腸,止血,解毒;白芨:補肺生肌,化瘀止血;地榆:涼血上血,清熱解毒;五靈脂:行血止痛;白礬: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本發明全方治則明晰,配伍合理,各味藥物協同作用,具有消炎、止痛、抗感染、收斂、防腐、潤皮、促進上皮細胞和肉芽生長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微循環的流通而消除水腫功能,治療燒傷、外傷,可奏標本兼治之效果,能達愈后不易復發的目標。
本發明為外用藥面,使用方法為:(一)淺11°燒湯傷:常規清創后,用藥面均勻地撒在創面上,保持創面通風,干燥。視創面情況三日換藥一次。如創面無感染,任其“瓜熟蒂落”,一期愈合。(二)深度燒傷:于常規清創后,將藥面均勻地撒在創面上,藥面要比輕度燒傷敷藥要厚;第三天開始換藥,視創面及全身情況,決定換藥的厚薄,直至痊愈。(三)感染創面:充分除去壞死組織及分泌物后,用藥面均勻地敷在創面上,紗布包扎,每日換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本發明對886例患者臨床治療,治愈且隨訪2年以上未復發者576例,占65%;有效率:272例,占31%;無效率:38例,占4%;總有效率達95%以上。
典型病例:
一、王XX,女,17歲,駐馬店人,焦作XX化工廠臨時工,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因工作時不慎跳入濃硫酸桶中,兩腿及下腹部灼傷面積達全身的40%,灼傷濃度達III°,急送XX醫院救治,三日后,患者疼痛加劇,繼而多處感染化膿,隨轉用燒外傷藥,治療二十余天痊愈,未留痛疤痕。
二、李XX,25歲,固始縣人,一九九三年二月十日,在灶上取暖,左后不慎碰倒沸水鍋,燙傷嚴重腐爛,經XX醫院治療要求患者家屬簽字截去左后,患者家屬不同意,故來求治,經本藥劑治十余天痊愈,未留疤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仝太云,未經仝太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478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子止鼾儀
 - 下一篇:用于降低血糖和血脂的藥物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