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卸離式門鉸鏈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47232.9 | 申請日: | 2009-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8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03 |
| 發明(設計)人: | 羅納德·麥金;克雷格·A·摩西歐;帕特里克·L·福克;約書亞·R·克斯滕;約翰·O·惠勒;洛塔爾·巴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D7/10 | 分類號: | E05D7/10;E05D7/12;B60J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光輝 |
| 地址: | 美國密歇根州迪爾***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卸離式門 鉸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用于車輛擋板部件的鉸鏈,更為具體地,涉及協助 車門的移除和安裝以便加速車輛組裝過程的鉸鏈。
背景技術
如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在車輛組裝過程的特定階段期間從車身移除車 門(也被稱為“車門分離(doors?off)”技術)有助于實現汽車制造高效率。 與在初始連接后將車門保持在車身上相反,該車門分離技術提供了穿過車 門開口區域的增大的入口以有助于車輛組件(例如車輛座椅)的安裝。在 總裝線上從車身移除車門后,在離線車門組裝過程中單獨裝配車門。車窗 系統、門鎖、門把手和裝飾面板是一些可在車門從車身上移除后安裝在車 門上的示例性組件。在該階段之后,車門可重新連接至車身。
存在許多車輛車門-車身鉸鏈企圖使得車門與車身的連接、移除和再 連接盡可能高效。通常,更少的需要移除和再連接的部件對應于更高的組 裝效率。一些拆分式鉸鏈(take-apart?hinge)允許在從鉸鏈移除一個或多 個銷、螺栓等之后從車身分離車門。隨后車門被卸離車身用于獨立分裝。 當前的卸離式鉸鏈(lift-offhinge)通常通過銑削臺或鍛造制成,并因此通 常比沖壓鉸鏈成本更高。這種銑削和鍛造的卸離鉸鏈無法成本較低地將定 位銷封裝在鉸鏈的車身側支架上以實現確定的較低投資的車門懸掛原理。 相反地,當前合并有卸離部件的沖壓鉸鏈損害了鉸鏈強度或空間完整性。
分別授予Salazar的美國專利4,765,025和4,766,643中公開了示例性 卸離式車門鉸鏈。參考Salazar的專利4,765,025和4,766,643的圖1-3,盡 管這些專利公開了在上鉸鏈和下鉸鏈上使用經濟有效的沖壓支架,該總成 使用相當多緊固件以將車身安裝板(20)、車門安裝板(22)和車門(14) 彼此連接并連接至車輛(10)。即使僅使用一個或兩個緊固件將車門固定 在合適位置直至最終組裝,驅動多余的緊固件對組裝時間和組件成本而言 也是不利的。通過對兩個樞軸銷(24、26)而非一個的使用(其會增加組 裝和制造時間以及組件成本的)表明了一個無效率之處。
在另一示例性沖壓鉸鏈總成中,授予Turnbull的美國專利4,881,298 教導了具有纏繞的頁片、凸緣和薄片用于將車門維持在固定垂直位置的 “可分離的車門鉸鏈”。該可分離車門鉸鏈的一個缺點在于在其設計中將 車門保持在相對于車身高度的固定位置。參考Turnbull專利的圖1,由于 上述纏繞的設計(例如在小片(40)和下凸緣(24)之間旋轉的下凸緣(52)) 如圖2中所示未被常規的緊固件夾持,車門打開和關閉期間凸緣(24、52) 的相對移動導致纏繞設計彼此摩擦。如果組件具有任何間隙,甚至車門最 小的垂直移動會導致相關組件(例如碰鎖部件、門鎖、車門開口的周邊和 鉸鏈組件自身)上不必要的疲勞。如果組件組裝得太緊密,組件相對移動 期間出現的摩擦會導致鉸鏈組件上不必要的疲勞和不需要的噪音與振動。 再進一步,當從車身移除車門時,主樞軸無法保持完整。
現有技術中的這些不足使得需要提供當將車門卸離車身用于單獨分 裝時保持完整的耐用、穩健的車門-車身鉸鏈。還需要提供使用低成本的 沖壓組件和用于將車門連接、移除及再連接至車身的接頭的最少鉸鏈。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提供用于將車門可旋轉及可分離地連接至車身的車門連 接單元克服了上述鉸鏈設計的缺點和不足,其中分離接口與功能性樞軸接 口相獨立。該單元可包括可安裝至車身并具有分別帶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的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車身側支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總體上遠離車身 延伸。車門側支架可安裝至車門并包括帶有第三孔的節段,該節段總體上 遠離車門延伸。鎖緊機構可延伸穿過第三孔并延伸穿過第一孔和/或第二 孔。緊固件可延伸穿過孔中的一個或多個并與鎖緊機構相匹配以與第一 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充分對準。軸承可放置在鎖緊機構上用于在鎖緊機構 和車身側支架或車門側支架之間提供旋轉自由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特全球技術公司,未經福特全球技術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4723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