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驅動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38337.8 | 申請日: | 2009-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406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國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國平 |
| 主分類號: | G09G3/36 | 分類號: | G09G3/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態 驅動 彩色 液晶顯示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源陣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場序彩色液晶顯示通常是把一個彩色畫面(幀)按時間順次地把紅(R)、綠(G)、藍(B)分成三個畫面(場),然后高速順次地切換那些畫面(場)構成一個彩色畫面(幀)。如果采用R、G、B三基色,則每個場所顯示的時間為一個幀所顯示時間的1/3,即三個場構成一個幀周期。如果是2色或4色,每個場所顯示的時間就為一個幀周期所顯示時間的1/2或1/4,即2個場或4個場構成一幀周期,其余情況類推。另一方面液晶顯示器的驅動方法主要分有源矩陣驅動和無源矩陣(或簡單矩陣)驅動兩大方式。后者也稱為動態驅動,由多個COM和多個SEG交叉組成矩陣,在掃描某個COM時,在被SEG電壓所選擇的液晶像數上會加上選擇電壓(ON電壓),非選擇的液晶像數會加上非選擇電壓(OFF電壓)。
現有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其大體結構包括液晶顯示屏、背光源、背光源驅動器和液晶顯示屏驅動器,所述背光源設置于液晶顯示屏的底側,所述背光源驅動器和液晶顯示屏驅動器分別驅動背光源和液晶顯示屏。這種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驅動方法,圖10為正顯模式(OFF電壓時液晶屏呈透射狀態)1/2占空比驅動的示例,顯然,其它占空比驅動也存在同樣的下述問題,如圖所示,當我們從COM1和COM2分別輸入相同的紅色驅動波形,也就是使液晶像素在紅燈區域內打開,在青燈區域內關閉。為了消除直流成分,同一場內驅動波形的極性至少反轉一次。由于液晶材料對驅動電壓有一個延時響應時間,在給液晶像素加ON電壓或OFF電壓時,對應于ON響應時間或OFF響應時間,其透光強度有一個下降和上升區域,影響色彩均一的因數主要是上升區域(即圖中虛線部分,也稱漏光量),由于COM1和COM2所處的時間段不同,COM1的上升區域處于青色區域,COM2的上升區域處于紅色區域,COM1的紅色雖然帶有青色的成分,但其紅色透過強度大于COM2,青色的漏光量要小于COM2。這樣就造成了同一畫面中COM1的紅色與COM2的紅色不同。當然顯示其他顏色時也同樣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如果我們使用負顯模式(ON電壓時液晶屏呈投射狀態),如圖11所示,當我們從COM1和COM2分別輸入相同的顏色驅動波形,例如紅色驅動波形時,COM2的紅色下降區域處于后繼的青色區域。而COM1沒有青色漏光。造成COM1和COM2每種色彩的累積透過光強度不同,導致最終顯示的紅色不同,這樣就使得色彩的純度,色彩的均勻性都會發生變化,以及顯示器亮度的均勻性也會隨之改變。如果用其它占空比的這類顯示器,如用1/3、1/4、1/8、……1/N,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如果驅動波形相同,所有COM的液晶像素在同一場內的顯示顏色基本一致,提高色彩純度的無源陣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可以提高無源陣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色彩的均勻性。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可以提高無源陣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亮度的均勻性。
本發明的還一個目的是為了降低無源陣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不發生閃爍的最低頻率。
本發明的還一個目的是為了減少無源陣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交叉效應。
提供一種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的驅動方法,其背光源至少包括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無源陣矩動態驅動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中,多個場構成一個幀,每個場包含COM的掃描時間和非掃描時間,在掃描時間內所有液晶像素的驅動是由每個COM按一定順序被掃描的過程來完成的,非掃描時間是指在掃描時間結束后所有的液晶像素不被驅動(即所有液晶像素不被施加ON電壓)但背光源持續點亮的時間。所述非掃描時間介于1至10毫秒之間。較佳的非掃描時間介于1至4毫秒之間,如果非掃描時間小于1毫秒,在液晶的響應速度不很快的時候效果不明顯,非掃描時間大于4毫秒時,在多個色場的情況下會使COM的掃描時間太短,需要加大驅動電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國平,未經陳國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383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