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四通閥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135102.3 | 申請日: | 2005-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32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吉村壽守務;若本慎一;中島伸治;關谷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K11/065 | 分類號: | F16K11/065;F16K27/00;F16K3/00;F16K11/02;F16K5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史雁鳴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四通 | ||
本發(fā)明專利申請是申請?zhí)枮?00580046503.1、申請日為2005年11月2日、發(fā)明名稱為“四通閥”的發(fā)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空調裝置致冷劑回路中的制冷和采暖轉換閥等的四通閥的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現(xiàn)有的四通閥,有的四通閥,利用自潤滑性樹脂形成轉換閥中的滑閥的至少相對于閥座的滑動接觸面,利用熱固化性樹脂或者沒有酯基或氨基的結晶性熱塑性樹脂形成除前述滑閥的前述滑動接觸面之外的剩余部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有的四通閥,將以把閥口B與導入高溫、高壓致冷劑的閥口A或者導出低溫、低壓致冷劑的閥口D連通的方式進行轉換的三通轉換閥的閥體,與以把閥口C與閥口A或者閥口D連通的方式進行轉換的三通轉換閥的閥體分離,利用導管連接公共的閥口A、D,用絕熱套管及絕熱塞圍繞各閥體的用于使致冷劑流動的通路,并且,利用熱傳導性低的材料制造構成閥體的閥塞(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特開平11-2012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3-25445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在上述專利文獻1舉例說明的四通閥中,由于來自于壓縮機出口的高溫高壓致冷劑與返回到壓縮機入口的低溫低壓致冷劑相接近地流動,所以,在兩者之間,發(fā)生由熱泄漏引起的熱損失。當發(fā)生熱損失時,如果是在采暖模式的話,會導致采暖能力減少,進而,由于壓縮機入口致冷劑氣體過熱,壓縮機的效率會降低,所以,存在著空調裝置的效率大幅度降低的問題。另外,在專利文獻2舉例說明的四通閥中,內部的熱損失被抑制,但是,由于在閥體中設置由樹脂等熱傳導性低的材料構成閥塞,所以,存在著增加部件的數目,結構變得復雜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為了消除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而完成的。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等通過對于四通閥的熱損失進行反復深入研究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高溫致冷劑從入口流路流入到閥室、從出口流路流出時,在出口流路中,由于在其開口部的致冷劑流的碰撞或縮流等,在壁面附近的表面流速增大,溫度交界層變薄,促進傳熱,并且,其促進的程度對于擴大的管內的致冷劑流而言達到幾倍到十幾倍。同樣地,在低溫致冷劑的出口流路中,也促進傳熱,結果得知,這兩種傳熱的促進成為主要原因,在設于閥室及閥座上的出口流路之間,特別是在開口部附近,集中地發(fā)生高溫致冷劑和低溫致冷劑的熱損失。基于這些認識,發(fā)明人完成本發(fā)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四通閥,所述四通閥,結構簡單,而且由熱泄漏引起的熱損失少,可以提高空調裝置的節(jié)能性。
根據本發(fā)明的四通閥,包括:具有閥室的閥箱構件;具有設置在上述閥室內的座面部的閥座;在規(guī)定的時刻成為高溫流體出口流路的第一流路以及成為低溫流體出口流路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該閥座的座面部具有相互鄰接的開口部,分別貫通該閥座、引出到上述閥室之外;以相對于上述閥座的座面部移動的方式設置的閥體;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流路相互之間的上述開口部附近的位置處,設置抑制這些流路相互之間的熱傳遞的熱阻部。
根據本發(fā)明,通過在靠近在閥座的座面部相互鄰接地開口的兩個流路相互之間的該開口部位置處,設置抑制這些流路相互之間的熱傳遞的熱阻部,有效地隔絕熱傳遞,降低熱損失。另外,由于結構比較簡單,所以,不會導致成本的增加,起到顯著的效果。因此,在用于空調裝置時,提高制冷、采暖能力,進而,防止流入壓縮機的低溫致冷劑的過熱,提高壓縮機的效率,提高空調裝置的節(jié)能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四通閥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四通閥的變形例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圖1所示的四通閥的另一個變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4是表示圖1所示的四通閥的又一個變形例的剖視圖。
圖5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2的四通閥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6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3的四通閥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7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4的四通閥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8是表示圖7所示的四通閥的變形例(a)及另一個變形例(b)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9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5的四通閥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10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6的四通閥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流路,1a開口部,1b壁面,1c內管,
2第二流路,2a開口部,2c內管,3第三流路,
3a開口部,4第四流路,4a開口部,5、50閥箱構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電機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電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3510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冷卻熱顆粒物質的冷卻器
- 下一篇:平衡軸驅動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