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針縫紉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29427.0 | 申請日: | 2009-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3877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23 |
| 發明(設計)人: | 橫山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JUKI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D05B19/12 | 分類號: | D05B19/12;D05B55/16;D05B47/00;D05B6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張天舒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縫紉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可以進行單針切換的雙針縫紉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雙針縫紉機,在保持兩根針棒并進行上下移動的針棒抱 持部上設置離合器機構,可以通過離合器機構的保持與解除的切換, 進行雙針與單針的切換(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這種雙針縫紉機,作為其用途之一,在將標簽等被縫制物縫制 到布料上時,有時沿其邊緣以雙針平行地進行運針。圖22是表示標 簽縫制的線跡的說明圖。在這種縫制作業中,在標簽的角部切換為單 針而進行運針(圖22中的區間S),如果過了角部,則再次恢復為 雙針而進行運針。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涉及一種帶有單針停止功 能的雙針縫紉機的上線供給機構,為了消除與單針停止中的針棒相對 應的縫線松弛,使線引導部61、62移動。
專利文獻1:特開2007-0752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01-303193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在上述雙針縫紉機中,存在將從被縫制物至縫針側的縫 線拉伸超過必要長度,使單針停止中的縫線的縫制質量變差的問題。 另外,當從單針切換為雙針時,存在很難施加規定的線張力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針縫紉機,其即使進行單針 縫制也可以提供高質量的線跡。
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為一種雙針縫紉機,其具有:
針棒機構,其具有兩根針棒,通過選擇操作而進行雙針與單針 的切換,并使之上下移動;以及
兩個線調整裝置,其分別與前述各縫針的縫線相對應而設置, 分別對前述各縫線施加線張力,
其特征在于,具有:
兩個第一縫線保持單元(170),其分別與前述各縫針的縫線相 對應而設置,在前述各線調整裝置的縫線供給源側的位置,分別保持 前述各縫線;
兩個第二縫線保持單元(190),其分別與前述各縫針的縫線相 對應而設置,在從天秤至各縫針之間的位置保持縫線;
兩個線張力解除單元(160),其分別解除前述各線調整裝置的 線張力施加狀態;
兩個拉線單元(180),其分別與前述各縫針的縫線相對應而設 置,在前述各線調整裝置與前述各第一縫線保持單元之間,分別拉拽 縫線;以及
控制單元(使與停止中的針棒相對應的線張力解除單元起作用 的控制、使與停止中的針棒相對應的第一縫線保持單元起作用的控 制、以及使與停止中的針棒相對應的拉線單元起作用的控制),其進 行控制,以使得如果開始單針縫制,則使前述第二縫線保持單元驅動, 保持與停止中的針棒相對應的縫線,同時,當從單針切換至雙針時, 在使與開始上下移動的針棒的縫線相對應的前述線張力解除單元、第 一縫線保持單元及拉線單元動作之后,解除前述第二縫線保持單元的 驅動,將線松開。
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為,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雙針縫紉機上, 其特征在于,具有:
布料壓腳檢測單元,其檢測由按壓被縫制物的布料壓腳進行的 保持或解除;以及
針數計數單元,其對從雙針切換為單針開始至布料壓腳解除為 止的針數、和從前述布料壓腳再次進行保持開始的針數進行計數,
前述控制單元以下述定時為基準,使與開始上下移動的針棒的 縫線相對應的前述線張力解除單元、第一縫線保持單元及拉線單元動 作,該定時為,從前述布料壓腳再次進行保持開始的針數,達到與從 前述雙針切換為單針開始至布料壓腳的解除為止的針數相同的針數 的定時。
發明的效果
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如果開始單針縫制,則其使第二縫線 保持單元驅動,保持與停止中的針棒相對應的縫線,同時,當從單針 切換為雙針時,進行控制以使得在使與開始上下移動的針棒的縫線相 對應的前述線張力解除單元、第一縫線保持單元及拉線單元動作之 后,解除第二縫線保持單元的驅動而將縫線松開。
并且,當從單針切換為雙針時,對于開始上下移動的針棒的縫 線,第一縫線保持單元利用線調整裝置在縫線供給源側的位置進行縫 線保持,同時,線張力解除單元解除線調整裝置的線張力,拉線單元 在拉線單元上游側的第一縫線保持單元和下游側的第二縫線保持單 元之間拉拽縫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JUKI株式會社,未經JUKI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294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