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17029.7 | 申請日: | 2009-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7014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04 |
| 發明(設計)人: | 孫玉玲;羅曉;光兆周;林偉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B60L11/02;B60W10/06;B60W10/08;B60W10/26;B60W20/00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光 |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驅動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插電式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的控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汽車 驅動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Plug-in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作為新的混合動力系統的研究方向,越來越多 的汽車廠商在發展混合動力與電動車之際,都會將Plug-in可充電式的系統考 慮進去,純電動汽車和基于純電動汽車的Plug-in混合動力系統已成趨勢。而 在這種新的系統下如何選擇動力源以及如何確保各個動力源之間的配合,使之 達到有效工作、增加續航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其優化電機、 電池和發電機組之間的模式控制,從而增加整車的續駛里程。
PHEV混合動力汽車主要利用外接電源給電池充電作為能量源,當使用者運 行距離在電池的設計里程之內,則可實現無油耗純電動運行。同時PHEV帶有以 發電機組為主體的里程延長系統,可實現電池能量過低后的里程增長,發動機 不再作為整車驅動動力源,發動機主要作用是驅動發電機發電。在純電動設計 里程內,實現無油耗純電動運行,當運行里程超過電池設計里程時,驅動電機 利用發電機發出的電能來驅動整車。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包括電池,發電機組和電機,所述電機驅動整車 運行,所述電池可向電機供電,所述發電機組可以發電,并向電機和/或電池供 電。
所述發電機組包括發動機和發電機,發動機用于驅動發電機發電。
所述發動機和發電機機械同軸連接。
所述電池采用家庭用電源或其他常規電源或進行充電,或采用大電流充電 設施進行大電流充電。
所述電機為永磁同步電機或本領域其他類型電機。
所述發電機組包括發動機和發電機,電池由一能量管理系統控制并調整工 作狀態,和/或發動機由一發動機管理系統EMS控制并調整工作狀態,和/或發 電機由一發電機控制器控制并調整工作狀態,和/或驅動系統由一整車控制單元 控制并調整工作狀態。
一種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的控制方法,根據工作階段或整車狀態或電池的荷 電狀態SOC,由電池、發電機組和電機各自的管理系統和/或控制器和/或控制單 元進行電池、發電機組和電機的動力流向控制。
當驅動系統工作開始時,發電機組關閉,由電池對電機進行供電。
當電池荷電狀態SOC小于預設值X,電池和發電機組都處于工作狀態,發動 機開始工作,并根據整車工況,對發電的功率進行分配。
當請求的驅動功率小于發電機當前最大發電功率,則發電機的發電功率一 部分提供給驅動電機,一部分提供給電池充電;當請求的驅動功率大于發電機 最大發電功率,則發電機和電池同時對驅動電機提供驅動能量,直至電池的荷 電狀態SOC達到最小允許值Y。
當電池荷電狀態SOC小于最小允許值Y,電池停止提供能量,發電機組工作 并根據整車工況:發電機組發出的能量全部用于驅動電機工作;或者發電機組 發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來驅動電機工作,一部分用來傳輸給電池儲存。
與目前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
1.開始工作時,完全靠電池提供給驅動電機能量
2.當電池電量SOC<X時,發電機組開始工作,根據整車工況,對發電功率進 行分配,如果請求的驅動功率小于發電機當前最大發電功率,發電機的發電 功率一部分提供給驅動電機,一部分提供給電池充電;如果請求的驅動功率 大于發電機最大發電功率,發電機和電池同時對驅動電機提供驅動能量。
3.當SOC<Y時,電池不提供能量,完全依靠發動機提供能量,根據整車工況, 發電機發出的能量全部用于驅動或者一部分用于驅動一部分用于給大電池 充電。
三個動力源之間協調工作,確保最有效的工作,最長的續駛里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插電式PHEV的整體結構
圖2為插電式電驅動系統的控制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1702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