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凝土拉剝儀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16680.2 | 申請日: | 200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00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06 |
| 發明(設計)人: | 崔德密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10 | 分類號: | G01N3/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晉弘 |
| 地址: | 233000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拉剝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拉強度測定儀,特別是一種用于現場測試結構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的混凝土拉剝儀。
背景技術
結構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測試國內外現已非常成熟,也制訂了很多相應的技術標準,但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對于新建工程設計、老建筑物改造與加固往往更為重要,如驗算結構混凝土是否開裂、裂縫寬度等。目前國內外尚沒有直接在結構實體上測試混凝土抗拉強度的儀器和方法,標準中有一種在試驗室內制作標準試件放在萬能試驗機上做軸心抗拉試驗的方法,該方法的缺點是制作試件不方便,而且測試值不能直觀反映工程實體的情況,與結構實體有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對于既有建筑物和新老混凝土結合情況,因無法制作標準試件而得不到其抗拉強度。標準中有一種方法可以測試結構混凝土的劈拉強度,然后換算成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但換算本身就是憑經驗數據,準確性難以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用于直接在結構實體上測試混凝土抗拉強度的儀器和方法,以解決傳統制作標準試件的不方便,測試值不能直觀反映工程實體的情況、與結構實體有一定差異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拉剝儀,它主要由支承板、支承調節螺桿、液壓缸、提拉螺桿和粘接件組成;支承調節螺桿裝于支承板上,液壓缸裝于支承板上,提拉螺桿穿過支承板連接于液壓缸內的活塞上,提拉螺桿的下端與粘接件連接。
在上述基本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液壓缸的活塞上端設置一個可調螺母、提拉螺桿穿過活塞后和可調螺母連接配合。
所述的提拉螺桿下端設有球頭與萬向撥頭連接,萬向撥頭下面聯接一個粘接件。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實現了在現場結構實體上直接測試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保證了測試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能用于解決加固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結合強度的測試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編號為:1.粘接件、2.萬向撥頭、3.支承板、4.液壓缸、5.提拉螺桿、6.可調螺母、7.活塞、8.球頭、9.支承調節螺桿、10.混凝土、11.高強度粘合劑、12.芯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為一種混凝土拉剝儀,它包括:支承板3、支承調節螺桿9、液壓缸4、提拉螺桿5、可調螺母6、萬向撥頭2和粘接件1。
支承調節螺桿9裝于支承板3上,液壓缸4裝于支承板3上,提拉螺桿5穿過支承板3連接于液壓缸4內的活塞7上,提拉螺桿5的下端與粘接件1連接;液壓缸4的活塞7上端設置一個可調螺母6、提拉螺桿5穿過活塞7后和可調螺母6連接配合;提拉螺桿5下端設有球頭8結構與萬向撥頭2的內球面配合連接,萬向撥頭2下面通過螺紋聯接一個粘接件1。
用鉆機在結構混凝土10上鉆出直徑為80mm~110mm、長度160mm~220mm的芯樣12,保持芯樣12與結構母體混凝土10相連,并保證芯樣12與混凝土10表面垂直。
按照支承調節螺桿9與芯樣12中心的相對位置,用電錘在芯樣12孔周邊母體混凝土10上打3個深度為5mm~10mm的坑。
在芯樣12端面用高強度粘合劑11粘上粘接件1,待粘合劑固化后,將3個支承調節螺桿9放入預先打好的坑中,調節支腳高度,使支承板3與混凝土10表面平行,旋轉萬向撥頭2將粘接件1聯結,通過調節可調螺母6預拉緊提拉螺桿5及萬向撥頭2和粘接件1。
沿芯樣12軸線方向加力,直至芯樣12在軸向力的作用下拉斷,記下撥出力F,該撥出力除以芯樣12的截面積即可得到混凝土10的軸心抗拉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未經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166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