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16234.1 | 申請日: | 2009-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8664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有桂;陳天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C69/157 | 分類號: | C07C69/157;C07C279/1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阿司匹林 精氨酸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物化學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阿司匹林(Aspirin)為臨床常用的解熱鎮痛抗炎藥。由于其水溶性差,且口服后對胃腸 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常引起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及厭食等不良反應,可誘發和加重胃 潰瘍,引起胃出血。由于上述原因,阿司匹林的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精氨酸(Arginine)是人體“半必需”氨基酸,在人體內合成能力較低,需部分從食物 中補充,但卻是維持嬰兒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氨基酸。在體內它是鳥氨酸循環的中間代謝產 物,可推動肝臟中尿素循環,解除氨中毒,它又是精子蛋白的主要成分,有促進精子生成、 提高精子運動能量的作用。因此精氨酸具有重要的營養和生理調節功能,受到了廣泛的重視。 精氨酸是強堿,因此游離態的精氨酸質量不穩定,通常將其制成鹽酸鹽的形式進行保存。但 是精氨酸鹽酸鹽由于含有過量的氯離子,病人易產生高氯性酸中毒,限制了它在醫藥中的應 用。
到目前為止,僅發現一篇有關制備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的專利——美國專利公開說明書 US?3487103,提出了應用離子交換樹脂的方法制備阿司匹林精氨酸鹽,但這一方法存在著操 作過程復雜、設備要求高,溶劑量大,產率比較低的不足,不利于工業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成 本低,得率高的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的制備方法,目前的藥用氨基酸均為L型,本發明所涉及 的精氨酸均指L型精氨酸。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的制備方法的特點是將作為反應物的阿司匹林和精氨酸分別 溶于1~4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肪族醇溶劑中,兩相攪拌下將阿司匹林醇溶液滴加到精 氨酸醇混懸濁液中,在0-65℃的溫度和常壓下完成反應過程生成阿司匹林精氨酸鹽晶體, 所述阿司匹林精氨酸鹽晶體經過濾、干燥即得阿司匹林精氨酸鹽;所述反應物中按摩爾比有:
阿司匹林∶精氨酸為1∶1~1.1。
本發明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的制備方法的特點也在于:
所述反應物中阿司匹林醇溶液的濃度為0.4~0.15g/mL,精氨酸懸濁液的組成為精氨酸 1g,醇溶劑為3-4mL。
所述溶劑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醇或異丙醇。
所述溶劑可以是按體積百分比的濃度為75~98%的含水乙醇。
所述溶劑也可以是按體積百分比的濃度為85~95%的含水乙醇。
所述反應過程中的反應溫度不超過60℃。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1、本發明方法是通過一步成鹽反應生成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結晶。基于阿司匹林精氨酸 鹽在不同溫度、不同濃度的反應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溫差、溶解度差及反應中引發的 晶種,使生成物阿司匹林精氨酸鹽直接從反應溶劑中析出,具有反應條件簡單,生產成本低, 產率高等特點。
2、本發明方法生成的阿司匹林精氨酸鹽具有更為合理的藥理作用、適當的pH值、良 好的水溶性及較高的穩定性,使其獲得更為廣泛的應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方法制得的阿司匹林精氨酸鹽IR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將作為反應物的阿司匹林和精氨酸分別溶于1~4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肪族醇溶濟 中,兩相攪拌下將阿司匹林的醇溶液滴加與精氨酸的醇混懸濁液中,在0-65℃的溫度和常 壓完成反應過程生成阿司匹林精氨酸鹽晶體,所得晶體經過濾、干燥即得阿司匹林精氨酸鹽;
具體實施中:
反應物中按摩爾比的阿司匹林∶精氨酸為1∶1~1.1;
反應物阿司匹林醇溶液的濃度為0.4~0.15g/mL,精氨酸懸濁液的組成為精氨酸1g、醇 為3~4mL。
作為溶劑,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醇或異丙醇;優選溶劑是體積百分比濃度為75~90 %的含水乙醇;更進一步可以是體積百分比濃度為85~95%的含水乙醇。
制備過程為常壓,可以設置反應溫度最高為65℃;優選的反應最高溫度為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162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