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內襯門板聚丙烯專用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13429.0 | 申請日: | 2009-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935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肖峰;買買提江·依米提;曹麗琴;王運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4 | 分類號: | C08L23/14;C08L23/16;C08K9/04;C08K3/34;C08K5/14;C08J3/22;E06B3/7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830046 新疆維吾***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內襯 門板 聚丙烯 專用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了一種汽車內襯門板聚丙烯專用料的制備方法,屬于汽車專用高分子復合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轎車已開始大規模進入家庭應用,2009年,從目前的汽車銷售數量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第一市場,同時隨著2009年1月14日國家《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率先出臺,說明了汽車產業的重要地位和國家對汽車產業的空前重視。目前世界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的主要目標是:節約能源,防止環境惡化、改善安全性能。即主題是“節能”、“環保”、“安全”。作為構成汽車的主要材料,塑料的應用水平直接關系到這三大主題,在汽車上大量使用塑料,不僅可以實現輕量化,還可達到安全、防腐、舒適等方面的目標,并有利于降低成本。改性聚丙烯在汽車工業中應用,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是汽車用塑料中增長最快的,歐洲每輛汽車所用的聚丙烯約占所用塑料總量的28.1%,日本為28.8%,居各種塑料之首。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塑料部件國產化進程的加速,為汽車用聚丙烯專用料的研制和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同時對汽車用聚丙烯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近年來我國對改性聚丙烯汽車專用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開發和市場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專用料品種范圍逐步擴大,在國內汽車企業得到了良好應用,但目前市場缺口依然很大。
目前車用聚丙烯原料生產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共聚改性、物理改性,無機填充改性等。共聚改性是當聚合釜內的聚丙烯均聚物中重催化劑仍具有活性時,加入第二、第三組分(乙烯、丁烯、己烯、辛烯等),這樣得到的共聚物性能與塑料合金性能相近,如BASF采用二步串連氣相聚合技術,提高共聚物中乙烯含量、控制第二單體引進PP大分子連方式,獲得剛性、韌性都較均衡的聚丙烯材料。物理改性即共混改性,即以多種聚合物進行機械共混,制造類似聚丙烯合金的樹脂材料,達到改性的目的,工藝簡單。填充改性其作用一方面是可適當降低產品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能夠顯著改善聚丙烯某些方面的性能,如硬度、耐熱性,還能降低制品成型收縮率,增加尺寸穩定性,對產品耐磨性也有改善。無機填充不僅能改善制品的染色性,還能有效地降低產品的成本。
研究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采用聚丙烯共混增容改性途徑,以乙丙嵌段共聚聚丙烯為基礎樹脂,利用無機填料滑石粉提高體系模量,降低成型收縮率,改善熱穩定性及降低成本;利用增韌劑共混增韌、加工改性母料調節加工流動性性,利用相關添加劑改善總體性能,從而達到滿足汽車用料技術指標的要求。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乙丙嵌段共聚聚丙烯為基礎樹脂,通過添加一定比例的功能性共混組分增韌劑(POE)、抗氧劑、紫外線吸收劑(UV326)、流變改性劑二(叔丁基過氧化異丙基)苯和助劑(滑石粉),混合,再通過雙螺桿擠出機擠出造粒,烘干。
制備操作步驟:預先由均聚聚丙烯樹脂為載體,與流變改性劑二(叔丁基過氧化異丙基)苯制備加工流變改性母料(濃度控制5%)。以抗沖乙丙嵌段共聚聚丙烯為基礎樹脂,然后依次添加一定比例的由鈦酸酯偶聯劑預處理好的滑石粉(1250目)、增韌劑POE、抗氧劑AT-215、紫外線吸收劑UV-326、加工流變改性母料等功能性共混組分進行混合均勻,由雙螺桿擠出機在180℃~240℃條件下擠出造粒,烘干制得。
采用本方法制備的汽車內襯門板聚丙烯專用料主要性能指標:MFR(熔體流動速率)為5.8g/10min,拉伸強度為24.1Mpa,懸臂梁沖擊強度23℃和-20℃時分別為126J/m、41.0J/m,斷裂伸長率為335%,成型收縮率為0.88%,抗老化強度300h后無變色及裂紋現象,彎曲強度為25.3MPa,熱變形溫度為95℃,維卡軟化點為1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大學,未經新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134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