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體化熔接無盲區汽車后視鏡的熔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11704.5 | 申請日: | 2009-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49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木旺;郭少琴;陳新錦;郭堯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福特科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B23/22 | 分類號: | C03B23/22;B60R1/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麗 |
| 地址: | 350012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化 熔接 盲區 汽車 后視鏡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及一種無盲區汽車后視鏡,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化熔接無盲區汽車后視鏡的熔接方 法。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汽車外后視鏡主要是平面反射鏡或球面反射鏡,都存在著視區小,盲區大 的缺點。有資料表明,許多交通事故,特別在汽車轉彎時的交通事故,由于有后視盲區的存 在,駕駛員無法觀察到車后方來車造成的。因此如何消除后視盲區成為汽車后視鏡設計的重 點。在以往公布的專利中提到的無盲區鏡是在主視區鏡的基礎上添加視盲區鏡,其結構分為 鑲嵌式、貼片式和一體成型式。其中鑲嵌式和貼片式存在安全隱患,且加工裝配工藝復雜。 現有的一體成型式的無盲區汽車后視鏡的加工法為,先將玻璃材料一體模壓成型為所需形狀 和尺寸的毛坯,然后對毛坯進行光學面拋光加工,再鍍反射膜。一體模壓對模壓工藝的要求 很高,且后續的光學表面加工、鍍膜的難度非常大,制造成本很高。這樣的方法無法進行大 批量生產,且當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的材質不一樣時,就無法采用此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一體成型法加工的困難,提供一種加工難度小,能把同一玻 璃材質或不同玻璃材質的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熔接形成一體的一體化熔接無盲區汽車后視鏡 熔接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把要熔接的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堆疊在一 起,放入加熱爐中同時加熱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加溫至玻璃處于熔接狀態時,使接合面相 互熔接形成一體。
本專利還提出,在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的接合面間添加較低熔點的玻璃熔接介質,使得 熔接可在較低溫度(200℃~600℃)下進行,降低熔接過程的難度和成本。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一體化無盲區汽車后視鏡產品的規模生產得以實現,使兩種相 同玻璃材質或不同玻璃材質的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能很好地熔接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產品。 用這種方法,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兩個部件可分開加工,降低了加工難度。
附圖說明
圖1是采用第一個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采用第二個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采用第三個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1主視區鏡,2視盲區鏡,3熔接介質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第一個方案如圖1所示,是直接熱熔接法: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之間不添加任何玻璃熔 接介質,將光學拋光好的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沿接合面堆疊在一起,為了達到更好的熔接效 果,在視盲區鏡的頂面施加適當的壓力(0kgf~10kgf),同時加熱主視區鏡1和視盲區鏡2, 加溫至玻璃處于熔接狀態時(400℃~800℃),保持恒溫一段時間至可相互熔接,然后降溫, 等降到室溫時,即可相互熔接成為一體。在本發明的工藝過程中,在該壓力區間范圍和溫度 區間范圍內的任意的壓力值均可與任意的溫度值相互匹配使用,達到本發明的目的。
第二個方案如圖2所示,是采用低熔點玻璃粉為熔接介質的間接熱熔接法,具體方法如下: 先取適量的低熔點透明玻璃粉,加水調成稀糊狀(比例1∶3~1∶10),均勻涂抹在主視區鏡 和視盲區的接合面上,然后兩者堆疊在一起,放置于加熱爐中加熱,為了達到更好的熔接效 果,在視盲區鏡的上表面或主視區鏡的下表面或其它地方施加適當的壓力(0kgf~10kgf), 該介質材料的熔點較主視區鏡和視盲區鏡的玻璃材料的熔點要低,使得熔接能在更低的加熱 溫度下進行;當溫度達到使透明玻璃粉處于熔接狀態時(200℃~600℃),恒溫一段時間,使 接合面處于熔接狀態,熔接介質層3與主視區鏡1和視盲區鏡2相互結合,等降到室溫時,即可 相互熔接成為一體。在該工藝過程中,在該壓力區間范圍和溫度區間范圍內的任意的壓力值 均可與任意的溫度值相互匹配并與透明玻璃粉與水的1∶3~1∶10的比例范圍內的任意比例值 相互匹配使用,達到本發明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福特科光電有限公司,未經福州福特科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117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