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側入式背光模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05927.0 | 申請日: | 2009-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52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獨育飛;馬志凌;郭斌;譚煌;羅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康佳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8/00;F21V19/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王小青 |
| 地址: | 518053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入式 背光 模組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側入式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目前,液晶顯示器的照明方式分為側入式、直下式以及中空式,由于直下式的模塊比較厚,不符合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因此側光式背光模組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光源則以冷陰極熒光管照明為主。由于冷陰極熒光管需要高壓交流電驅動,電源變壓整流組復雜,而發光二極管(LED)所需的輔助光學組件可以做得非常簡單,無需很多空間,機身可以做得非常輕薄,同時減輕了重量,因此LED照明的背光模塊正在快速發展中。
在大尺寸的顯示應用中,光源的數量都不止一個。在側入式背光模組中,通常都需要采用導光板將側邊的線光源轉換為正面出射的面光源。如果采用三基色LED光源,則目前有三種顏色的LED正對導光板的進光面周期間隔排列的結構,但由于LED的這種排列方式,存在著混光控制復雜、三色混光不均勻、模組厚度加厚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側入式背光模組混光不均勻的缺陷,提供一種混光均勻的側入式背光模組。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側入式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以及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端部的燈條,所述導光板入光方向截面的端部為梯形,所述燈條的數量為三個,其上分別設置有紅、綠、藍三基色發光體,且所述三個燈條分別正對所述梯形的頂邊和兩側邊設置。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燈條分別包括各自的電路板和設置在所述電路板上的發光體。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綠色發光體所在的燈條正對所述梯形的頂邊設置,所述紅色和藍色發光體所在的燈條分別正對所述梯形的兩側邊設置。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導光板與所述燈條之間設置有反射杯。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反射杯為中空的腔體,其上開設有多個小孔,所述燈條的發光體包括發光部分,所述發光部分穿過所述小孔。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反射杯的內表面為反光面,且沿著燈條入射光線的方向所截得的截面為梯形。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各燈條的電路板彼此獨立控制。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導光板的底面印刷有規律分布的白色圖案,或者注塑成型的微結構圖案。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所述導光板是有機玻璃。
實施本發明的側入式背光模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三色燈條采用獨立的電路板,且三基色的發光體可以在同一入光方向截面上并行排列,因此三種不同顏色的發光體可以彼此獨立進行控制,這簡化了控制電路,也可實現更好的混光,相比于白光LED有更寬的色域。三基色的發光體分開控制可以采用低電流動態驅動,直接進光提高進光效率、結構更簡單。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中側入式背光模組中一端的三基色LED進光原理圖;
圖2是本發明中燈條和反射杯組合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側入式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1、以及設置在導光板1端部的燈條2、3、4。其中導光板1沿著燈條入射光線的方向所截得的截面為:中部為長方形,而兩端為梯形。該梯形為等腰梯形,其兩條側邊所夾的角θ等于或大于導光板1的全反射角,使得燈條2、3、4所發出的光線能夠更多的進入導光板1,且不會被導光板1折射出空氣中。
在圖1中僅示出了導光板1的一端。綠色燈條2正對梯形的頂邊,而紅色燈條3和綠色燈條4分別正對梯形的兩個側邊。每種燈條都包括金屬電路板和設置在其上的發光體,此處的發光體可以是發光二極管(LED)。圖2以綠色燈條2為例進行了圖示,綠色燈條2包括金屬電路板21和設置在金屬電路板上21的多個綠色發光體22。對應的,紅色燈條3包括金屬電路板31和設置在金屬電電路板31上的多個紅色發光體32;藍色燈條4包括金屬電路板41和設置在金屬電路板41上的多個藍色發光體42。
在金屬電路板21、31、41與導光板1之間設置有鏡面反射杯6,該鏡面反射杯6為中空的腔體,內表面為反光面,且沿著燈條入射光線的方向所截得的截面為梯形,該梯形與導光板1的梯形端部的形狀相似。在鏡面反射杯6上,開設有多個小孔,這些小孔的尺寸與發光體22、32、42的尺寸相同,使得這些發光體的發光部分能夠從小孔中穿過,它們發出的光線大部分直接從導光板1端部進入,部分光線經鏡面反射杯6反射后進入導光板1,可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康佳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康佳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059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