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動機機油泵構造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04458.0 | 申請日: | 2009-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4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孔令華;程仕杰;彭發碧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02 | 分類號: | F01M1/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之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景根 |
| 地址: | 400060重慶市經***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機油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上的裝備部件,尤其是發動機機油泵。
背景技術
機油泵是發動機潤滑系統的核心部件,用以將一定量的潤滑油從油底殼中抽出加壓后,源源不斷地送至各零件表面進行潤滑,維持潤滑油在潤滑系中的循環。機油泵大多裝于曲軸箱內,采用齒輪驅動方式,通過凸輪軸、曲軸或正時齒輪來帶動。
在現有四沖程發動機上,通常采用的是具有結構緊湊、供油量大、供油均勻、噪聲小及吸油真空度高等優點的轉子式機油泵,這種機油泵主要由油泵座體、內外轉子、油泵蓋、油泵軸、油泵從動齒輪等組裝成一個總成,裝配發動機時將該總成安裝在發動機上。這種方式機油泵在發動機內所占用的空間較大,使整個發動機成本較高;并且,由于制造和裝配誤差,機油泵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的中心距不容易得到保證,導致機油泵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之間的嚙合噪聲偏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動機的機油泵構造,以解決現有機油泵占用發動機內部空間大,并且機油泵的主、從動齒輪嚙合噪聲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動機機油泵構造,包括有油泵座體、油泵蓋、油泵軸、油泵從動齒輪以及裝在油泵軸上并位于油泵座體內腔里的齒輪組件或轉子組件,油泵座體與曲軸箱體內壁為一體成型的整體式結構,安裝在油泵軸端的油泵從動齒輪與曲軸上的油泵主動齒輪嚙合。
由于將油泵座體設置為與曲軸箱體內壁成整體式的結構,即油泵座體是由曲軸箱體內壁成一體延伸出凸臺,并在凸臺上加工出油泵腔、進油孔和出油孔而形成,與傳統機油泵單獨加工組裝成一個總成,然后再將該總成裝配在曲軸箱體內的方式相比,可使機油泵在曲軸箱體內的裝配結構緊湊,減少其占用空間;同時還能減少裝配誤差,確保油泵主、從動齒輪之間的中心距滿足要求,從而減小它們之間的嚙合噪聲。
進一步地,所述油泵座體內腔的進油孔通過一條連續直油道與曲軸箱體底部的機油池相連通,用來設置連續直油道的凸肋是從曲軸箱體內壁成一體延伸出,并與油泵座體連為一體,這樣使結構緊湊,密封可靠,進油更直接、充分。
本發明使發動機的結構緊湊,降低了制造成本,機油泵主、從動齒輪之間的嚙合噪聲得以明顯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發動機曲軸箱體的側視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發動機曲軸箱體的側視圖;
圖4是圖3的B-B剖視圖;
圖中:1.油泵座體;2.油泵蓋;3.油泵軸;4.油泵從動齒輪;5.曲軸箱體;6.曲軸;7.油泵主動齒輪;8.直油道;9.機油池;10.凸肋;11.內轉子;12.銷軸;13.外轉子;14.墊圈;15.卡圈;16.出油孔;17.粗濾網;18.主動齒;19.從動齒;20.傳動軸;21.進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所述的發動機機油泵構造具有油泵座體1、油泵蓋2、油泵軸3、油泵從動齒輪4以及裝在油泵軸3上并位于油泵座體1內腔里的齒輪組件或轉子組件,油泵座體1與曲軸箱體5內壁為一體成型的整體式結構,安裝在油泵軸3端的油泵從動齒輪4與曲軸6上的油泵主動齒輪7嚙合。油泵座體1是由曲軸箱體1內壁成一體延伸出凸臺,并在凸臺上加工出油泵腔、進油孔和出油孔而形成,與傳統機油泵單獨加工組裝成一個總成,然后再將該總成裝配在曲軸箱體內的方式相比,可使機油泵在曲軸箱體內的裝配結構緊湊,減少其占用空間;同時還能減少裝配誤差,確保油泵主、從動齒輪之間的中心距滿足要求,從而減小它們之間的嚙合噪聲。油泵軸3上的齒輪組件或轉子組件與傳統齒輪式或轉子式機油泵的結構相同。
油泵座體1內腔的進油孔通過一條連續直油道8與曲軸箱體5底部的機油池9相連通,用來設置連續直油道8的凸肋10是從曲軸箱體5內壁成一體延伸出,并與油泵座體1連為一體,這樣使結構緊湊,密封可靠,進油更直接、充分。
油泵蓋2為板狀結構,油泵蓋2用螺栓固定在油泵座體1的端面上,安裝方便、快捷。
圖1至圖4中,標號16為油泵座體1內腔的出油孔,21為進油孔,17為機油池9里的粗濾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044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恒壓流體控制方法
- 下一篇:煤礦加固密閉防治瓦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