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樟樹黃化病的方法及所用營養液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01909.5 | 申請日: | 2009-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7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03 |
| 發明(設計)人: | 方萍;李亞娟;滕一波;楊俞娟;張友潤;臘貴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N59/16 | 分類號: | A01N59/16;A01N37/44;A01N47/28;A01N55/1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 祺 |
| 地址: | 310027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樟樹 黃化 方法 所用 營養液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涉及一種針對栽植于pH>7.0的石灰性或堿性土壤的樟樹缺鐵性黃化病的矯治方法,以及所用的防治樟樹黃化病的營養液。
背景技術
樟樹又稱香樟、木樟、烏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屬于樟科常綠喬木。該樹種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能吸煙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常作為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景林廣泛栽植。但在樟樹生長過程中普遍存在葉片“褪綠黃化”甚至整個植株死亡的現象,嚴重地削弱了樟樹作為行道樹和景觀樹的特有優勢和發展。
樟樹黃化病是一種主要是因缺鐵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樟樹黃化表現為葉色由綠變黃、變薄,葉面有乳白色斑點,葉脈呈極細的綠色,嚴重時葉色蒼白,葉片局部壞死,輕者嫩梢黃化,重者整株黃化,更甚者梢頭枯死甚至全株枯死。發生樟樹“缺鐵黃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偏堿性,土中可溶性二價鐵變成植物難以吸收利用的三價鐵。鐵是植物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之一,在植物體內承擔著不可缺或的作用,鐵參與葉綠素的合成又是呼吸酶的成份;因此,缺鐵直接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樟樹是低鐵脅迫敏感植物,栽植于pH>7的石灰性土壤或偏堿性土壤容易產生缺鐵黃化現象,尤其是作為城市綠化建設及主干道上的行道樹,其栽植地點建筑垃圾和石灰坑多,土壤CaCO3含量大、pH高,因此樟樹缺鐵黃化現象相當普遍甚至嚴重。例如,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的行道樟樹普遍出現缺鐵黃化現象。
目前,樟樹缺鐵黃化病防治雖然方法眾多,但歸納起來主要包括鐵肥施入土壤、樹干注射鐵肥和樹冠噴施鐵肥等方法,雖然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大多不夠理想,或見效慢,或不易操作或成本大。例如,鐵肥中的可溶性鐵施入pH>7的石灰性土壤或堿性土壤后極易轉化為植物難以吸收利用的三價鐵,因此其效果往往不夠理想;注射法要求選擇樹齡較長樹干較粗的成年樟樹主枝三四個,在各主枝基部用手搖鉆各鉆一個直徑為0.1cm、深6~8cm的小孔,清除孔中木屑后,分別在每個小孔中注入若干硫酸亞鐵并用粘土封口,該方法不僅操作麻煩,而且操作過程中鉆孔處易感染;葉面噴施法,常采用硫酸亞鐵、EDTA-鐵、尿素鐵等含鐵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雖然簡單方便,但鐵離子的吸收效果差,對缺鐵黃化病防治也不理想。
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劑作為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其是一種能大幅度降低水表面張力的物質,目前廣泛用作農藥噴霧助劑,而且易生物降解,對環境安全。
目前,尚沒有在樟樹缺鐵黃化病的防治方法中使用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劑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樟樹黃化病的營養液,以及利用該營養液進行的防治樟樹黃化病的方法,采用本發明能有效解決樟樹的缺鐵黃化現象。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治樟樹黃化病的營養液,該營養液由以下質量濃度的成分組成:0.1%~2%的水溶性含鐵化合物、0.01%~0.1%的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其余為水。
作為本發明的防治樟樹黃化病的營養液的改進:該營養液由以下質量濃度的成分組成:0.15%~0.3%的水溶性含鐵化合物、0.025%~0.035%的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其余為水。
作為本發明的防治樟樹黃化病的營養液的進一步改進:水溶性含鐵化合物為EDTA-鐵、硫酸亞鐵、尿素鐵或硫酸亞鐵銨。
本發明還同時提供了利用上述營養液進行的防治樟樹黃化病的方法:對樟樹采取葉面噴施的方法施加營養液。
本發明的防治樟樹黃化病的方法,每次葉面噴施時營養液的用量以達到樟樹葉面濕潤即可,因此樟樹植株的大小不同導致營養液用量的不同。每隔10~15天噴施1次,直至樟樹葉面完全復綠。
作為目前現有的一種樟樹缺鐵黃化病的防治方法——葉面噴施法,發明人發現其使用效果差的原因是:由于樟樹葉片表面豐富的角質層使含鐵營養液(即水溶性含鐵化合物的水溶液)在其表面的張力大大提高,因而含鐵營養液難以在葉面鋪展,從而導致鐵離子的吸收效果差,鐵營養液只在部分斑點處滲入葉片,噴施后黃化葉片常常只有少量斑點復綠。
本發明在原有的含鐵水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配比的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劑,從而配制成一種全新的防治樟樹缺鐵黃化病的營養液;按照常規的葉面噴施法對缺鐵黃化樟樹噴施本發明的營養液,可以有效降低營養液的表面張力,大大減小其與葉面的接觸角,幫助營養液粘附著葉面并向葉片組織內部滲透;從而有效提高樟樹葉片對鐵元素的吸收,促進相關的生理生化過程,最終使黃化的葉片逐步復綠,從而有效治愈樟樹的缺鐵黃化病。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019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