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株型高產抗病水稻的培育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01335.1 | 申請日: | 2009-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7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06 |
| 發明(設計)人: | 吳殿星;舒小麗;舒慶堯;劉貴付;夏英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H1/04 | 分類號: | A01H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韓介梅 |
| 地址: | 310027***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株型 高產 抗病 水稻 培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株型高產抗病水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采用新的農業科技,探索全新的水稻生產方式,行之有效地促進糧食總產的持續穩定增長,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急需探索的重要課題。
水稻產量的提高與源庫平衡關系密切,而充足的源供應是籽粒養分積累實現高產的基礎。源的建成與供應是以水稻有效利用太陽光能為前提的。在整個生育過程中,水稻整體群體建成一個動態過程,即是一個由小變大的顯著漸變過程,與其直接相關的種植空間則是一個由充分大變小受限的過程。因此,如何在整個生育階之中讓水稻動態地最大化利用太陽光能,是新株型水稻重要的研究內容,保障源的建成、實現水稻高產。
正是在該背景下,本發明提出一種新株型高產抗病水稻的培育方法,旨在動態地考慮水稻的株型建成,促使水稻在整個生育階段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陽光能而實現水稻產量的提高,同時特異的株葉形態可讓水稻免受紋枯病的危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株型高產抗病水稻的培育方法。
新株型高產抗病水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收集水稻材料,浸種催芽,播于秧田;
2)在幼苗5-6葉齡期移栽之前,觀察葉片形態;
3)選留葉片窄長且略披的水稻材料,按單株種植移栽入大田,在分蘗期之前觀察葉片和植株形態;
4)選留葉片窄長且略披、植株松散的水稻材料,繼續在分蘗盛期和拔節期觀察葉片和植株的形態,調查紋枯病危害情況;
5)選留葉片逐漸變直立、植株逐漸變緊湊、無紋枯病危害水稻材料,繼續在抽穗期和成株期繼續觀察葉片和植株形態,調查紋枯病危害情況;
6)選留葉片狹長且完全直立、植株高度緊湊、無紋枯病危害水稻材料,進行種子繁殖;
7)繼續種植步驟6)入選的水稻材料,按叢插方式種植移栽入大田,與單株種植的同樣方法觀察葉片和植株形態,調查紋枯病危害情況;
8)選留與單株種植表現相同的水稻材料,測定產量,選留產量增產10%以上的水稻材料;
9)繼續種植步驟8)入選的水稻材料,評價驗證株葉形態、高產性能和抗紋枯病的穩定性,對穩定的材料進行繁殖,獲得新株型高產抗病的水稻新材料。
上述的收集水稻材料,可以是收集我國各地的水稻品種、種質資源、誘變產生的品系與植株、轉基因植株和品系。
上述的水稻新株型是指該水稻的株葉形態可以在整個生育階段更高效地利用太陽光能,即在幼苗期和分蘗期之前葉片窄長且略披、植株松散,在分蘗盛期和拔節期葉片逐漸變成直立,植株逐漸變緊湊,在抽穗期和成株期葉片狹長且完全直立、植株高度緊湊。
上述的高產是指該水稻的產量比對照品種增產10%以上。
上述的抗病是指該水稻整個生育階段無紋枯病的危害。
上述的穩定性是指入選水稻的株葉形態和高產性能可在不同年份間(2年及以上)、季節間(2季及以上)以及地點間(2個地點及以上)表達一致,耐密抗紋枯病特性和產量不受年份、季節以及地點的顯著影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培育的新株型高產抗病水稻,動態地考慮水稻的株型建成,可以使該水稻在整個生育階段更高效充分地利用太陽光能,從技術層面上保障水稻的高產;與此同時,特異的株葉形態也可以讓該水稻免受紋枯病的危害。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從誘變植株培育新株型高產抗病水稻NPTRice-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013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青花菜高二倍體率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
- 下一篇:肺炎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