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深水土石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00647.0 | 申請日: | 2009-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401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永紅;任金明;王鳳軍;葛益恒;蔣勝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D19/04 | 分類號: | E02D1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韓小燕 |
| 地址: | 310014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深水 土石 圍堰 結構 施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深水土石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主要適用于對水位要求嚴格、對施工工期要求嚴格的深水中(水庫、湖泊)修建土石圍堰。
背景技術
無論是新建的水利樞紐擋水建筑物還是已建的水利樞紐擋水建筑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維修、加固等問題,為了徹底進行維修、加固,往往需要在水庫中修建土石圍堰,以便在上游面形成干地施工條件,可是由于環保、電站運行等影響,對庫水位要求又非常嚴格,為此,施工水深往往較深。深水條件下土石圍堰結構設計非常重要。同時,為了減少施工影響,工期要求非常嚴格,為此施工方法顯得非常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圍堰填筑料的材料特性和水下施工特性,提供一種深水條件下,施工工期短、施工強度小、穩定性好的土石圍堰結構施工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深水土石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在正常水位時架設施工浮橋,利用浮橋依次定位拋填圍堰石渣體I和石渣體II分別形成一個坡體,其邊坡不陡于1∶1.5,高程為正常水位以下47m;
b、然后利用浮橋定位拋填砂礫石層,其邊坡不陡于1∶1.7,高程為正常水位以下45m;
c、在砂礫石層與石渣體II和石渣體I之間利用浮橋依次拋填石渣體III和石渣體IV,且其外側邊坡不陡于1∶1.5,內側邊坡不陡于1∶1.7,高程為正常水位以下32m;
d、待庫水位降至死水位后,在砂礫石層上方、石渣體III和石渣體IV之間,利用推土機從左右兩岸端進法集中推填風化砂層,然后采用振沖碎石樁進行振沖,其邊坡不陡于1∶2.0,高程高于死水位1.5m;
e、在風化砂層上下游兩側跟進拋填石渣體V,其邊坡不陡于1∶1.5,高程與風化砂層頂部持平;
f、在風化砂層和石渣體V上方采用分區分層碾壓填筑石渣體VI,其邊坡不陡于1∶1.5;正常水位10與死水位11之間的高度差為20m,因此,石渣體VI(8)的高度應小于18.5m,即當庫水位恢復到正常水位10時,應沒過石渣體VI(8)的頂部。
所述圍堰結構設有一貫穿風化砂層和砂礫石層的塑性砼防滲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合理地結合了圍堰填筑料的材料特性和水下施工特性,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施工,從而大大減少了施工工期和施工強度,同時也保證了深水填筑結構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斷面圖。
圖2是本發明中a、b、c三個步驟的施工工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a、在正常水位10時架設施工浮橋,利用浮橋依次定位拋填圍堰石渣體I?1和石渣體II?2,兩者邊坡均不陡于1∶1.5,高程為正常水位10以下47m,浮橋是一種臨時性橋梁或水上浮游建筑物,是由若干個具有良好通用性和互換性的浮箱單元所組成,廣泛運用于交通保障、水上工程施工和特殊工程領域,由于采用模塊化技術,機動性強,填筑料采用20t自卸汽車運輸;
b、然后利用浮橋定位拋填砂礫石層3,其邊坡不陡于1∶1.7,高程為正常水位10以下45m;
c、在砂礫石層3與石渣體II?2和石渣體I?1之間利用浮橋依次拋填石渣體III4和石渣體IV5,石渣體III4和石渣體IV5的外側邊坡不陡于1∶1.5,內側邊坡不陡于1∶1.7,高程為正常水位10以下32m;
d、待庫水位降至死水位11后,在砂礫石層3上方、石渣體III4和石渣體IV5之間,利用推土機從左右兩岸端進法集中推填風化砂層6,然后采用振沖碎石樁進行振沖,以增加填筑風化砂層6的密實性,其邊坡不陡于1∶2.0,高程高于死水位1.5m;
e、在風化砂層6上下游兩側跟進拋填石渣體V7,其邊坡不陡于1∶1.5,高程與風化砂層6頂部持平,填筑料采用20t自卸汽車運輸;
f、在風化砂層6和石渣體V7上方采用分區分層碾壓填筑石渣體VI8,石渣體VI8頂部寬度為10m,邊坡不陡于1∶1.5。本例中,正常水位10與死水位11之間的高度差為20m,因此,石渣體VI8的高度應小于18.5m,即當庫水位恢復到正常水位10時,應沒過石渣體VI8的頂部。
為了防止發生滲漏,圍堰結構設有一貫穿風化砂層6和砂礫石層3的塑性砼防滲墻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未經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006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診斷方法和用于治療成膠質細胞瘤的組合物
- 下一篇:穩定的水性抗體配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