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提高海流能出力的增速管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099165.8 | 申請日: | 2009-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7604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董志勇;張旭;王立;韓偉;李曉鵬;朱芳;俞小偉;顏效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B13/24 | 分類號: | F03B13/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兵;黃美娟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海流 出力 增速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提高海流能出力的增速管,尤其能提高海流速度和糾正偏流角度。
技術背景
我國沿海地區(qū)人口密集,經濟技術發(fā)達,沿海11個省、市、自治區(qū)人口占全國的40%,工農業(yè)總產值占全國的70%,但電力問題制約著沿海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海洋能是清潔、可再生能源,采用海洋能技術發(fā)電,有利于改善能源結構,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海流能是海洋能中最易獲得、最具靈活性的一種能源。海流能發(fā)電不同于常規(guī)的潮汐電站,用于發(fā)電的海流能轉換器既可成群地布置在海床上,亦可根據海上設施的需要懸浮于水體中,還可附于船體上為船舶航行提供動力,而且不需要建造堤壩和水庫。通常,海流的速度比較緩慢,輸入渦輪機的動能較低。目前,國內外對海洋能發(fā)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渦輪機葉片翼型的幾何參數(shù)對轉速的影響。而針對海流流速緩慢這一缺點,國內外研究比較少。同時,水平軸渦輪機本身存在不足,若要保持渦輪機轉動,來流角度與葉片的最大偏差角度僅為25°,雖然海水受天體運動、潮水漲落以及海水溫度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總是在流動著,但其來流方向卻具有不確定性。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提高海流速度和糾正偏流角度,提高海洋能出力結構簡單、易于安裝、便于維護、性能穩(wěn)定、經濟耐用、水頭損失小的提高海流能出力的增速管。
提高海流能出力的增速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圓形管體,所述的管體的直徑從入口端到出口端由大到小連續(xù)變化;所述的增速管固定于一渦輪機的葉輪前方。
進一步,所述的管體的母線為直線。
或者,所述的管體的母線為橢圓曲線。
本發(fā)明的構思是:海流從入口端流入,流經管體時,由于管體的斷面面積逐漸減小,根據連續(xù)性原理,海流流速逐漸增大,渦輪機與增速管的出口端相連接,當海流到達出口端時已具有相當高的流速,使輸入渦輪機的動能增大,從而提高發(fā)電效率。
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安裝、便于維護、性能穩(wěn)定、經濟耐用、水頭損失小、可以顯著提高流速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安裝在渦輪機上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照圖1、2
提高海流能出力的增速管,包括一圓形管體1,所述的管體的直徑從入口端11到出口端12由大到小連續(xù)變化,所述的增速管固定于一渦輪機的葉輪前方。
所述的管體1的母線為直線。
本發(fā)明的構思是:海流從入口端11流入,流經管體1時,由于管體1的斷面面積逐漸減小,根據連續(xù)性原理,海流流速逐漸增大,渦輪機與增速管的出口端12相連接,當海流到達出口端12時已具有相當高的流速,使輸入渦輪機的動能增大,從而提高發(fā)電效率。
管體長度相等時,根據入口端和出口端的面積比,可以將增速管分為不同的規(guī)格。
實施例二
參照圖1、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之處在于:所述的管體1的母線為橢圓曲線。
結合具體情況,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給出5種不同規(guī)格的母線為直線的增速管,其中出口端直徑13均為150mm,長度12均為300mm,入口端直徑11分別取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則可得到入口端與出口端的面積比A1/A2為1.78、2.78、4.00、5.44、7.11,收縮角α分別為4.76°、9.46°、14.04°、18.43°、22.61°。本實施例中偏流角的選取分別為0°、10°、20°、30°、40°。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給出5種不同規(guī)格的母線為橢圓曲線的增速管,其中出口端直徑13均為150mm,長度12均為300mm,入口端直徑11分別取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則可得到入口端與出口端的面積比A1/A2為1.78、2.78、4.00、5.44、7.11,收縮角α分別為4.76°、9.46°、14.04°、18.43°、22.61°。本實施例中偏流角的選取分別為0°、10°、20°、30°、40°。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發(fā)明構思的實現(xiàn)形式的列舉,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也及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fā)明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yè)大學,未經浙江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916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