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紙造紙廢水處理及回用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8176.4 | 申請日: | 2009-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4445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30 |
| 發明(設計)人: | 徐灝龍;仝武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D21F1/82;C02F1/52;C02F1/28;C02F3/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法高 |
| 地址: | 310007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紙 造紙 廢水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廢紙造紙廢水處理及回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同采用原生植物纖維制漿造紙相比,廢紙造紙產生的廢水污染大大降低,但仍遠遠超過排放標準。廢紙中約50%的填料、20%的細小纖維和95%的油墨進入廢水中,同時,脫墨劑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廢水處理難度。廢紙造紙廢水的共同特點是懸浮物等非溶解性污染物含量高,其廢水中的溶解性COD、BOD指標較低(相對化學法制漿)。
造紙污水中的污染物,大致可將其分成三塊:1、短纖維,這部分纖維指長度在0.2mm以上的纖維,其總量一般為0.5-1.5‰,絕大多數造紙企業已注意到短纖維的回收,但由于方法簡單,回收率較低,浪費極大。2、微纖維,指纖維長度中0.2um~0.2mm之間的極短纖維,在經物化處理的造紙污泥中,微纖的總量占到85~90%,微纖是可能用高分子絮凝劑接長成短纖而回收的,是有價之物;微纖在造紙污水中的總量在0.4~0.5‰左右。3、淤泥和雜質,這是造紙污泥中真正屬于淤泥和雜質的部分,不能回用或無法利用的只占10~15%,這些淤泥和雜質只能另作處理,一般可作干化焚燒處理。
目前國內造紙廠采用較多的微過濾處理設備主要是斜篩或過濾機。斜篩一般各廠自行設計制造,與過濾機相比節省動力消耗,投資少,其網目一般取60~100目,目前斜篩過濾已被大多數中小型造紙廠采用。采用斜篩,不僅可以凈化廢水,還可以收集廢水中的細小纖維。因此,網眼更密的斜篩網目增加以及面積增大,都有利于廢水中SS的去除和細小纖維的回收利用。如實用新型專利廢紙纖維回收機(ZL96216081.4)就是采用旋轉篩網自動回收纖維的一項技術。
廢紙造紙廢水處理常常采用氣浮處理技術,通過混凝氣浮作用去除細小的纖維物。混凝藥劑以鐵系和鋁系金屬鹽為主,SS去除率可達85%~98%,CODCr去除率可達60%~80%。但是投加量過大會增加較多的陰離子垃圾,會對抄紙的質量有不良的影響。因此,采用高效沉淀池是快速混凝與斜板沉降組合的混凝沉淀池,部分沉淀污泥回用,促進部分藥劑循環使用,減少藥劑投加量。
高效沉淀池出水SS濃度較高,需要過濾后進行回用。影響過濾技術的主要因素是過濾介質,當前使用的過濾介質主要是不同特性的顆粒過濾介質、纖維材料,兩者各有優勢,顆粒過濾介質反沖洗容易、過濾整體性較好,但由于顆粒介質比表面積小,則過濾速率小,截污容量小。而纖維過濾介質比表面積大、容密度小,則過濾速率大,截污容量大,但反沖洗困難,截留顆粒容易堆積在過濾介質表面,壓降損失較大,且纖維束損失嚴重。而高彈性多孔填料綜合顆粒介質與纖維材料介質的優點,具有過濾速率高、截污量大、反沖洗容易的特點。
造紙廢水生化處理多以好氧為主,還有厭氧(兼氧)與好氧組合的生化工藝。單獨好氧工藝能耗較大,采用厭氧工藝對工況運行要求較高,大部分企業運行困難,兼氧與好氧工藝使用較為廣泛,生化出水可以部分回用。但是兼氧的停留時間一般在數小時以上,生化停留時間較長。活性污泥吸附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廠一級強化處理工藝中使用較多,利用好氧污泥回流吸附污染物,可以減少生化處理單元整個停留時間,節約占地面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廢紙造紙廢水處理及回用的方法。
廢紙造紙廢水進入物化處理單元,利用斜篩的網格孔攔截粗纖維物,同時回收纖維;然后進入高效沉淀池,在高效沉淀池的快速混凝區加入混凝藥劑,高效沉淀池的快速混凝區水力停留時間9~12min,通過混凝與斜板沉降去除絕大部分懸浮物,高效沉淀池的斜板沉降表面負荷15~18m/h,部分沉淀污泥回流到快速混凝區;高效沉淀池出水進入納污濾池,納污濾池主要依靠濾料進行過濾,納污濾池出水總量的60~70%回用;其余納污濾池出水進入生化處理單元的強化吸附段,利用高濃度污泥吸附吸收部分污染物,強化吸附段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20min,強化吸附段的污泥濃度為6~8g/L;強化吸附段出水進入生化處理單元的好氧生化段,好氧生化段的水力停留時間為7.2~9.1h,污泥濃度為3~4g/L,溶解氧為2~4mg/L,好氧生化段出水進入沉淀池,沉淀時間為1.5~2h,表面負荷為0.8~1.0m3/m2.h,經沉淀后出水總量的60~70%回用,其余處理水達標排放:強化吸附段污泥經過沉淀濃縮和污泥活化后,回流到強化吸附段吸附污染物,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到好氧段,剩余污泥經過脫水后外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未經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817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圓極化波導縫隙天線及其設計方法
- 下一篇:四頻射頻天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