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稀疏PMU配置的大型輸電網絡故障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7334.4 | 申請日: | 2009-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3306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明(設計)人: | 江全元;王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8 | 分類號: | 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法高 |
| 地址: | 310027***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稀疏 pmu 配置 大型 輸電 網絡故障 定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力系統的運行、分析與調度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稀疏PMU配置的大型輸電網絡故障定位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壓輸電線路的發展和大電網互聯戰略的實施,對輸電線路的故障定位方法提出了更快速、更實用的要求。迄今為止,國內外的學者已在故障定位領域提出了大量的原理和方法。目前的故障定位方法可根據采用的信息量分為單端[1-3]和雙端[4-6](或多端[7-8])定位方法。單端故障定位就是僅利用線路一端的實測電壓、電流信息來確定故障距離。單端故障測距不需要通道傳送對側數據、不受通訊技術條件的限制,但在原理上很難克服對側系統阻抗變化及過度電阻的影響。而采用線路雙端(多端)的電氣量原理上可以實現精確故障定位,只是需要雙端(或多端)的信息傳遞。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信息傳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近年來,同步相量測量裝置(PMU)的研制和開發,使雙端(或多端)故障測距成為了可能。因此基于PMU的雙端(或多端)測距正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
雖然目前基于PMU的研究[4-8]能實現精確的輸電線路故障定位,但在實際應用中將會面臨著如下問題:(1)現有的故障定位方法能否準確地定位故障位置取決于PMU的配置數量。只有當每條輸電線路的兩端均配置有PMU或者間隔一個母線配置時,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故障定位[9]。但在實際電網的故障研究中,這一配置要求在很多時候無法得到滿足[10]。受費用約束,電網尚不可能如此高密度地配置PMU。目前僅在大型發電廠或關鍵的變電站才能保證PMU的存在。(2)現有的故障定位方法大都需要電流相量參與計算。由于故障發生時,電流互感器(TA)極易達到飽和,將導致采樣波形發生畸變,進而不能正確地反映真實故障電流,因此會給基于電流相量的故障定位造成很大的誤差[11]。
針對目前故障定位方法實用性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種僅利用少量PMU實現大型輸電網絡故障定位的方法,且能有效避免電流互感器(TA)的影響。
相關文獻:
[1]陳錚,董新洲,羅承沐,單端工頻電氣量故障測距算法的魯棒性,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3(3:310-3131
[2]Tamer?Kawady,Jurgen?Stenzel.A?practical?fault?location?approach?for?doublecircuit?transmission?lines?using?single?end?data,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2003,18(4):1166-1173.
[3]索南加樂,王樹剛,張超,利用單端電流的同桿雙回線準確故障定位研究,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25(23):25-30.
[4]Joe-Air?Jiang,Jun-Zhe?Yang,Ying-Hong?Lin,An?Adaptive?PMU?Based?FaultDetection/Location?Technique?for?Transmission?Lines?Part?I:Theory?and?Algorithms,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2000,15(2):486-493
[5]FAN?Chunju?DU?Xiuhua?LI?Shengfang.An?Adaptive?Fault?Location?TechniqueBased?on?PMU?for?Transmission?Line,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2007,15(4):1-6
[6]索南加樂,張懌寧,齊軍,基于參數識別的時域法雙端故障測距原理,電網技術,2006,30(8):65-70.
[7]J.V.H.Sanderson,R.G.R.Santana,and?B.Al-Fakri,“Improved?directionalcomparison?based?algorithm?for?protection?of?multi-terminal?transmission?lines,”inProc.5th?Int.Conf.Developments?Power?Syst.Protection,1993,vol.368,pp.153-15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73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筆畫類漢字輸入法
- 下一篇:攪拌釜中分散相含量的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