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壓驅動的海底生物樣品拖曳采樣及密封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6264.0 | 申請日: | 2009-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0984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春生;楊俊毅;錢鑫炎;陳家旺;顧臨怡;李世倫;劉敬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1/16 | 分類號: | G01N1/16;G01N1/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銀益 |
| 地址: | 310012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壓 驅動 海底 生物 樣品 拖曳 采樣 密封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樣品采集裝置,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液壓驅動的海底生物樣品拖曳采樣及密封系統。
背景技術
對于海底生物的研究,最常用的方法還是從海底取回樣本到科學考察船上進行研究。傳統的取樣方法主要是利用海底拖網、取樣器或者抓斗獲取生物樣本,近年來隨著深海潛水器的出現,國外普遍采用一體化的探測、過濾與取樣技術,利用深海作業的機械手通過虹吸式取樣器捕獲生物樣品。但是,這種一體化的探測、過濾與取樣技術只能在采樣前設定好采樣的深度,預設采樣條件進行工作,也就是說,不能實時在線進行監控,不能實時觀察采樣的具體情景,也不能對海下復雜的環境進行應變。
基于海底拖曳的生物采樣系統還很難在海底生物樣品取樣方面得到良好應用,其主要原因有:(1)不能保持在海底的原位壓力,導致所采集的生物樣品出水面時已幾乎全部死亡;(2)只能在拖體前進方向上捕獲到網口范圍以內的生物樣品,很難獲得完整的海底生物樣品群落;(3)沒有精確控制取樣水深,很難區分各類不同海底生物樣品生活的實際水深。而捕獲到的海底生物樣品的成活率、群落的完整性與層次性對海底生物樣品取樣系統來說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液壓驅動的海底生物樣品拖曳采樣及密封系統。為實現發明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該液壓驅動的海底生物樣品拖曳采樣及密封系統,包括框架和至少一個拖網,拖網的網底設置取樣器;框架內設拖網支撐桿,每個拖網均配備兩個并列設置的擺動網桿;擺動網桿通過網桿連接頭分別與相互獨立的液壓缸的活塞桿對應連接,液壓缸動作時擺動網桿以網桿支撐軸為軸心轉動;拖網的網口固定于兩個擺動網桿上形成兩個相鄰的固定邊,網口其余部分為活動邊,其中間位置設一定位點連接于拖網支撐桿上;所述取樣器包括一個位于中空的保壓筒內的網底管,保壓筒入口端和出口端分設相互獨立的密封組件,密封組件包括閥門和閥門控制機構;入口端密封組件的閥門與拖網的網底相連。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液壓缸分別與相互獨立的液壓控制機構連接,液壓缸并列安裝于液壓缸支撐軸上。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保壓管上連接一個蓄能器。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閥門控制機構包括液壓轉角油缸和液壓管路,液壓轉角油缸與閥桿相連。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閥門包括閥體、球面密封件、球形閥芯和閥桿。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閥門的球面密封件與球形閥芯之間設有浮動閥座,保壓筒兩端分別與密封組件的浮動閥座相連。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框架由內框架和外框架組成,內框架活動安裝在外框架內部,在使用拉出以擴展拖網的使用空間。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框架前端設置導流罩。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框架上設置水下攝像系統。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水下攝像系統包括云臺、水下攝像機和水下照明系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海底生物樣品拖曳采樣系統既能在水層中進行垂直分層采樣,又能在近海底進行水平分段拖曳采樣,可大幅度提高采集生物樣品的范圍。
(2)本發明提出了直接在水中讓拖網網底的采樣管與拖網本體分離,并準確進入保壓筒內保壓,這種方法可大幅度提高捕獲到的海底生物樣品的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液壓驅動的海底生物樣品拖曳采樣及密封系統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自動選網組件開閉裝置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是自動選網組件開閉裝置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4是自動選網組件開閉裝置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5是自動選網組件開閉裝置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6是自動選網組件的結構布置示意圖(取樣前網口關閉狀態);
圖7是自動選網組件的結構布置示意圖(取樣時網口打開狀態);
圖8是取樣開始前網口的關閉狀態示意圖;
圖9是取樣進行時網口的張開狀態示意圖;
圖10是取樣結束時網口的關閉狀態示意圖。
圖11是取樣器結構示意圖;
圖12取樣器的密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經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62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