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95815.1 | 申請日: | 2009-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81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15 |
| 發明(設計)人: | 高亮;周如祿;郭中權;朱留生;喬大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杭州環境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78;C02F1/28;C02F1/52;C02F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吳秉中 |
| 地址: | 311201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煤礦 生活 污水 深度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工程污水再生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產量與消耗量均列世界第一位,煤炭作為重要的燃料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煤礦區發展相關的坑口電廠和煤化工等產業不僅可以延伸煤炭產業鏈,而且可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我國煤礦區多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有70%的礦區缺水,40%的礦區嚴重缺水,礦區水資源缺乏已制約了煤炭生產和相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電力需求越來越大,煤礦區坑口電廠建設的規模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對礦區水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將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后作為電廠等工業用水不僅是煤炭行業節能減排的重要內容,而且是解決煤礦區水資源缺乏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是煤炭礦區發展煤炭相關產業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煤礦區生活污水處理通常采用二級生化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污水水質一般只能達到排放要求的標準或簡單地作為綠化、道路灑水,但作為工業用水,特別是煤礦區電廠循環冷卻水和鍋爐用水水源,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必須進行深度處理。煤礦區生活污水二級生化處理廠(站)規模不大,通常每天處理幾千至一萬多噸,處理前的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質變化比較大,負責污水處理運行管理技術人員較少,技術力量也比較薄弱,二級生化出水水質波動較大。煤礦區電廠循環冷卻水和鍋爐用水水源水質保證率要求很高,為保證安全生產,要求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后水質CODcr<10mg/L,而且能夠穩定運行。因此,研究開發適合煤礦區生活污水二級生化出水水量和水質特點的深度處理方法顯得非常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對煤礦區的生活污水二級生化出水再進行深度處理,使其達到電廠循環冷卻水和鍋爐用水水源要求的水質。
所述的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活污水經二級生化處理后自流依次進入格柵井、調節混合池,再通過提升泵提升后進入強化澄清池、強化澄清池出水自流依次進入氧化吸附池、清水池,最后由供水泵送給用戶作為電廠鍋爐用水水源和循環冷卻水的工業用水。
所述的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強化澄清池內布置斜管,斜管的管徑為30~40mm,斜長為1.0m,傾角為60°。
所述的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吸附池的前端設置臭氧連接管,后端設置顆粒活性炭吸附過濾層,顆粒活性炭吸附過濾層中的活性炭粒徑1.5~2mm,厚2000mm。
所述的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格柵井前端投加濃度3%~5%的高錳酸鉀復鹽,投加量為3~5mg/L,優選加藥量為4mg/L;當二級生化出水40mg/L<CODcr<60mg/L,在調節混合池進水管中投加濃度為5%的粉末果殼活性炭炭漿,投加量為5~15mg/L,優選加藥量為10mg/L。
所述的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升泵進水管中投加濃度5%~10%的混凝劑聚合氯化鋁,投加量為20~50mg/L;在提升泵出水管中投加濃度0.01%~0.03%的助凝劑丙烯酰胺,投加量為0.1~0.3mg/L。
所述的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氧化吸附池前端臭氧投加量為4~5mg/L。
所述的一種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調節池水力停留時間>1h;強化澄清池清水區的液面負荷1.0~1.2m3/(m2·h);氧化吸附池前端有效氧化時間20~30min,氧化吸附池后端顆粒活性炭濾速5~6m/h。
本發明采用強化澄清與氧化吸附相結合的深度處理方法,比常規的污水再生利用處理工藝流程更為簡化,減少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和能耗,投資低,運行成本低。系統主要由強化澄清和氧化吸附兩個處理單元組成,使二級生化出水經系統深度處理后達到進一步去除殘存污染物的目的,即:pH?6.5~8.5,CODcr<10mg/L,濁度<1NTU。該方法不僅對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后作為工業生產用水具有很好的處理效果,而且可以應用到城鎮生活污水深度處理作為工業用水,填補了煤礦區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后作為工業生產用水的技術空白,提升了煤礦區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解決了煤礦企業尤其是煤電聯建的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污、廢水大量排放與電廠用水緊張的矛盾,促進了礦區生產、環境的和諧發展,提高了煤礦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杭州環境保護研究所,未經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杭州環境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58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