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熔點PTT共聚酯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5255.X | 申請日: | 2009-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6312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文興;秦偉明;崔連臣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G63/672 | 分類號: | C08G63/672;C08G63/78;D01F6/84;C09J16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霽明 |
| 地址: | 310018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熔點 ptt 聚酯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在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合成過程中加入間苯二甲酸、聚 乙二醇等改性劑制造一種低熔點改性PTT共聚酯產品及制造方法,這種低熔點改性PTT共 聚酯產品特別適合于長絲、短纖及無紡布之用。
背景技術
PTT由于其獨特的“Z”字型大分子鏈構象,具有許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PTT克服了PET纖維的剛性,兼具了尼 龍纖維的柔性,腈綸纖維的蓬松性,并具有其本身固有的彈性、易染性和優良的加工性能 等特性,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上熱門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在工程塑料領域它被高度關注 并得到迅速發展,在紡織纖維界也被列入二十一世紀最具魅力的新型纖維行列。
PTT纖維適合作地毯絲,并在紡織和其它領域也有著廣泛用途。例如,在非織造行業, PTT非織造布可用PTT短纖維通過熱熔、針刺或水刺加固制得,也可用紡粘法或熔噴法通 過熱熔加固制得,更可用PTT和低熔點PTT并列復合紡絲,利用兩種材料拉伸后的不同收 縮率制得高蓬松度、手感柔軟似蠶絲棉的非織造物。以上產品都要用到低熔點PTT纖維, 然而目前市場上由于沒有低熔點PTT纖維,都用低熔點PET纖維作為熱粘合材料,這樣做, 一方面會影響PTT非織造布的品質、手感,另一方面由于異質材料的加入,對制品的回收、 二次利用帶來麻煩,因此開發一種與PTT同質的低熔點PTT,具有突出的價值。
在現有的技術中,CN1814646A專利公開了一種低熔點PTT樹脂。它通過在聚對苯二甲 酸丙二酯(PTT)合成過程中加入醇改性劑2-甲基1,3丙二醇(MPDO)制造的低熔點PTT 樹脂,具有熔點低、耐熱性好、結晶度高的特點,是一種新型熱熔膠材料。但專利中并沒 有涉及纖維方面的用途,存在著用作成纖材料上性能方面的不足及穩定性上有一定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彌補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既可用作熱熔膠,又可供紡絲成纖 用,并且具有特性黏度高、結晶性能好、熔點低、儲存和干燥結晶加工中不粘連的低熔點 改性PTT共聚酯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所述的低熔點改性PTT共聚酯,它用以 下單體經酯化反應和縮聚反應而成:
(a)對苯二甲酸(PTA)及間苯二甲酸(IPA)
(b)1、3-丙二醇(PDO)
(c)聚乙二醇(PEG)
其中,單體a與單體b的摩爾比例為1∶1.2~1.8,單體c與單體a的質量比例為1~ 20%,單體a中對苯二甲酸與間苯二甲酸質量比例為90∶50~10∶50,通過調整對苯二甲 酸與間苯二甲酸之間的比例以及a與c的比例,控制PTT共聚酯的熔點。
本發明所述低熔點改性PTT共聚酯的熔點在130~200℃之間,特性黏度在0.70~ 0.90dL/g之間。
本發明所述低熔點改性PTT共聚酯的制造方法,包括酯化反應和縮聚反應兩個階段;
酯化反應階段:
先按配比將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1,3丙二醇加入反應釜,制成均勻漿料,經加 熱除去水分后,投入鈦、銻、鈷復合催化劑,其中有機鈦系化合物用量以總酸重量為基準 的100~500ppm,銻系化合物用量以總酸重量為基準的100~300ppm,鈷系化合物用量以 總酸重量為基準的100~300ppm,并加入相對于酸成分總重量0.01%的穩定劑——磷酸三 甲酯(TMP),然后在干氮保護下進行酯化反應。反應壓力為常壓~0.3Mpa,反應溫度控制 在200~260℃,反應時間為1.5~3小時;反應結束后投入聚乙二醇,其用量以原料酸成 分總重量為基準的1~20%;
縮聚反應階段:
縮聚反應包括低真空階段和高真空階段;將系統抽真空,逐步減壓,進入低真空階段, 45分鐘內將壓力降至100~50Kpa,反應溫度控制在250~260℃,反應時間為30~60分鐘, 然后繼續減壓進入高真空階段;高真空反應壓力為50~100pa,反應溫度控制在260~ 270℃,時間為2~4小時,以反應釜攪拌器電機功率或在線黏度計讀數為準,判斷反應終 點。
本發明所述的聚酯制造方法,所用的催化劑為鈦、銻、鈷復合催化劑,其中有機鈦系 化合物用量以總酸重量為基準的100~500ppm,銻系化合物用量以總酸重量為基準的100~ 300ppm,鈷系化合物用量以總酸重量為基準的100~300pp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525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聚醚硅烷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