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4701.5 | 申請日: | 2009-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9580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9 |
| 發明(設計)人: | 何俊;周志美;許建初;楊會賢;魯定偉;李宏偉;尚素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保山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云南協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謝 嘉 |
| 地址: | 650204***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野生 干巴 人工 保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方法。
背景技術:
干巴菌(Thelephota?ganbajun?Zang)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革菌科革菌屬的大型真菌,其子實體叢生,珊瑚狀多次分枝。干巴菌在云南省分布范圍廣泛,鮮干巴菌含粗蛋白19.2%、粗脂肪7.9%、灰分16.1%、總糖15.8%,還含有16種氨基酸及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干巴菌營養豐富,香味獨特,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價格也隨之上漲,2005年僅為30元/kg,2006年上漲至50元/kg,2007年上漲至100元/kg,2008年又上漲到了200元/kg。
干巴菌的人工栽培至今尚未獲得成功,市場的供應完全依賴于采集野生資源,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在利益的驅使下,無序亂采的現象相當普遍,有些子實體才剛剛冒出土就被采摘,對野生干巴菌的繁殖造成影響,有些甚至在采摘的過程中還對野生干巴菌的生長環境造成破壞。這樣一種簡單索取、無序利用的狀態,使野生干巴菌的自然資源受到嚴重破壞,產量和質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采取有效地人工促繁和保育技術措施,增加野生干巴菌的產量,提高品質,是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干巴菌資源的重要途徑,同時又能給山區群眾增加經濟收入,還能起到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然而迄今,現有技術中未見有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技術措施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方法,該方法對野生干巴菌增產促繁效果顯著,可增加野生干巴菌的產量,提高品質。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方法,包括在產野生干巴菌山林內,選擇適宜的土層厚度和坡向,設置柵欄并在干巴菌生長季節建立管護棚進行封山育菌、調整覆蓋物厚度和林分郁閉度、施用清沼液、采用刀割出方式進行采收以及留種促繁步驟。
土層厚度選擇≤50cm或50-100cm或≥100cm。
坡向選擇半陽坡或半陰坡。
覆蓋物厚度選擇1-6cm。
林分郁閉度選擇0.5-0.7。
采收是當干巴菌子實體長到高8cm、直徑12cm時進行,每20m2或每個菌塘留至少一個開傘的老熟子實體,40天后再采留種促繁。
更優選是:土層厚度選擇≥50cm;坡向選擇半陽坡;覆蓋物厚度選擇2-4cm;林分郁閉度選擇0.6;施肥選擇施用清沼肥;刀割采收6次;當干巴菌子實體長到高8cm、直徑12cm進行采收時,每20m2或每個菌塘至少留一個開傘的老熟子實體40天后再采留種促繁。
采用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即在產野生干巴菌山林內,選擇土層厚度≥50cm的半陽坡產野生干巴菌的地塊,通過采取設置柵欄、封山育菌、調整覆蓋物厚度和林分郁閉度以及在干巴菌生長季節建立管護棚進行看護等人工促繁與保育措施,野生干巴菌的平均每畝每年的產量可達3.9kg,產值達610元,比未采取人工管護時的產量和產值分別增長了197.88%、314.76%;覆蓋物厚度2-4cm、林分郁閉度為0.6的環境條件下最適宜野生干巴菌的生長發育,獲得的產量最高;同一菌塘的野生干巴菌,傳統的方式每年僅采收3次,在采取人工管護措施的基礎上,再進行施用清沼液,并采用刀割的采收方式,每年可采收野生干巴菌達6次,小面積的試驗,年平均產量達到20.3kg/畝;年平均產值達到3248元/畝,比僅采取人工管護措施的產量和產值分別又增長了4倍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本發明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質性內容,但并不以此來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1、選擇野生干巴菌林區:選擇野生干巴菌產量較多且品質較好的森林開展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技術措施的實施。具體地,選擇森林覆蓋率47%,林下資源豐富,野生干巴菌生長和集中的林區。
2、研究的方法和主要技術措施:
本發明的人工管護措施為:選擇森林覆蓋率47%,林下資源豐富,野生干巴菌生長和集中的林區5塊樣地(每塊樣地20×20m),采取設置柵欄、封山育菌、調整覆蓋物厚度、林分郁閉度以及在于巴菌生長季節建立管護棚進行連續2年的管護。
2.1調整野生菌覆蓋物厚度:
以覆蓋物厚度分別為1-2cm、2-3cm、3-4cm、4-5cm、5-6cm設置樣地(每塊樣地20×20m),三次重復,通過不同的菌塘覆蓋物厚度的產量分析,研究干巴菌菌塘覆蓋物的最佳厚度。
2.2調整林分郁閉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保山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未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保山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47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