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2934.1 | 申請日: | 2009-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206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維;翁科杰;宋文芳;楊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寧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98/04 | 分類號: | C07D498/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業平;戚秋鵬 |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城區復興***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由式III表示的化合物是一種甲縮醛青霉烯,其是雜環通過烯鍵與青霉烯6-位碳的連接而形成的。參考文獻1(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4,48(12):第4589-4596頁)公開了該化合物與他唑巴坦對A組、B組和C組β-內酰胺酶等進行的抑酶活性的比較。結果表明,由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對A組酶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比他唑巴坦的活性強100~200倍;對C組酶也顯示出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比他唑巴坦的活性強15000~56000倍。
由式III表示的化合物的合成是通過5,6-二氫-8H-咪唑[2,1-c][1,4]嗪-2-甲醛(由式IV表示的化合物)與4-硝基芐基-(5R,6S)-6-溴青霉烯-3-酯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進行Aldol反應而制備的(例如參見Biochemistry,2003,42(45),第13152-13159頁)。但是在已經公開的合成方法中,5,6-二氫-8H-咪唑[2,1-c][1,4]嗪-2-甲醛作為合成由式III表示的化合物的關鍵中間體,只有專利文獻US20040132708和WO?2006130588報道的合成方法。該方法由3-嗎啉酮制備3-硫代嗎啉酮,再經過碘甲烷甲基化、氯化銨氨解、以及與2-溴-3-羥基丙烯醛反應來制得5,6-二氫-8H-咪唑[2,1-c][1,4]嗪-2-甲醛及其3位醛基異構體的混合物,然后經過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目標化合物。該制備方法收率低,純化困難,工藝成本高,在實際生產中存在嚴重不足,因此無法進行工業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制備5,6-二氫-8H-咪唑[2,1-c][1,4]嗪-2-甲醛的新型化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該新型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化合物,其具有由式I表示的結構(下文中又稱為2-氯-6,8-二氫-5H-咪唑[2,1-c]-[1,4]嗪)
本發明還提供該化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按照下列路線使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與POCl3或PCl5在可任選的溶劑中、在50℃至回流溫度下進行反應,從而生成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和POCl3、或者可以和PCl5進行反應來制備目標化合物。其中,所述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與POCl3或PCl5的投料摩爾比優選為1∶(2~30),更優選為1∶(4~25)。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反應時間優選為0.5~48小時,更優選為2~6小時。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可任選的溶劑”是指可以加溶劑,也可以不加溶劑。在本發明中,溶劑起到反應介質的作用,溶劑本身并不參與反應。由于三氯氧磷為液體,脫水劑本身也可以起到反應介質的作用,因此可以通過加入過量的脫水劑而不加入溶劑來進行反應。
在本發明中,優選地,所述溶劑為乙腈、乙二醇二甲醚、甘油、乙酸乙酯、正己烷、正庚烷、乙醚、石油醚、氯仿、二氯甲烷、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1,4-二氧六環、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或叔丁基甲基醚。更優選地,所述溶劑為乙腈、甲苯、或氯苯。
在本文中,術語“回流溫度”均是指在常壓下反應體系中產生回流時的溫度。
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下文中有時也稱為2-(3-氧代嗎啉基)乙酰胺)可以自行合成。例如,所述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是按照下列路線使3-嗎啉酮和鹵代乙酰胺在堿存在下進行反應而得到的,
其中X為氯或溴。
其中,3-嗎啉酮、鹵代乙酰胺和所述堿的投料摩爾比優選為1∶(1~2)∶(1~3),反應時間優選為0.5~48小時。更優選地,3-嗎啉酮、鹵代乙酰胺和所述堿的投料摩爾比為1∶(1~1.5)∶(1~2),反應時間為12~24小時。反應溫度優選為-80℃至回流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寧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寧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29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