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除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1084.3 | 申請日: | 2009-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919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盧駿;張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7/06 | 分類號: | B01D47/06;E21F5/02;B65G69/20;B05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孫長龍;逯長明 |
| 地址: | 10012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除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除塵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露天作業場合中大范圍除塵的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在露天煤礦、儲礦場等較大型的野外作業場合中,由于刮風或者機械擾動等原因,礦物、塵土等粉塵微粒會擴散到空氣中,并由于粉塵微粒等為膠體,在空氣中發生電泳效應,使得密度大于空氣的粉塵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如果不加控制,這些細微顆粒會繼續向更大的范圍擴散。這些粉塵微粒在空氣中漂浮,如果進入人體會造成矽肺病,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而如果進入車輛等工程機械的進氣系統,則會損壞空氣濾芯,且加速活塞的磨損,甚至破壞氣缸的氣密性,導致燃油經濟性降低,并且由于燃油的燃燒不充分,還會造成嚴重的廢氣污染。
為解決上述問題,在露天煤礦或者儲礦場等作業場合一般應設置有除塵裝置。現有技術中的除塵裝置一般有水霧除塵裝置、干霧除塵裝置以及噴霧除塵裝置等。
水霧除塵裝置使用常規的噴淋裝置,成本較低,但是,水霧除塵裝置需要固定于頂棚或者承重梁等裝置上,而對于露天的作業場所則無法布置安裝,無法用于露天礦等大規模的露天作業場合。
干霧除塵裝置一般包括高壓泵、高壓氣泵以及高壓噴頭等,在高壓泵和高壓氣泵的作用下,將水和高壓空氣混合,并通過高壓噴頭噴出細小的水霧顆粒,水霧和粉塵顆粒結合并下降至地面。干霧除塵裝置的除塵效果較好,但是,其成本較高,無法得到廣泛地推廣,并且其除塵的距離較近,一般為30米左右,無法滿足大規模作業場合的使用要求。
噴霧除塵裝置將上述干霧除塵裝置中的通過高壓噴頭和射流風機的配合使用,以擴大除塵的距離。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一般能夠實現150米至250米的除塵距離,除塵范圍仍然受到限制,無法滿足大規模作業場合的除塵需要。
綜上所述,對于煤礦、儲礦場等大規模的露天作業場合,現有的除塵裝置均無法滿足其使用要求,應用于這些場合的除塵裝置必須另辟蹊徑。如何擴大除塵范圍,從而滿足大規模露天作業場合的除塵需要,就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須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塵裝置,其具有較大的除塵范圍,能夠滿足大規模露天作業場合的除塵需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除塵裝置,用于露天場合的大范圍除塵,包括氣囊,所述氣囊的內部充有密度小于空氣密度的氣體,且其下端固定連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上安裝有噴頭,所述氣囊通過牽引裝置與牽引車連接,所述牽引車上安裝有與所述水管連通的供水裝置。
優選地,所述牽引裝置包括第一牽引繩和第二牽引繩,所述牽引車通過所述第一牽引繩和所述第二牽引繩與所述氣囊連接。
優選地,所述牽引車為灑水車,所述供水裝置為所述灑水車上的水泵和水箱。
優選地,所述灑水車的數量為兩個,且分別通過所述第一牽引繩和所述第二牽引繩與所述氣囊的兩端連接。
優選地,所述氣囊大體呈圓柱狀,所述第一牽引繩和所述第二牽引繩具有整體式結構,牽引繩沿所述氣囊的軸向固定,且所述水管大體平行地固定于所述牽引繩的下方,所述牽引繩與所述氣囊通過固定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連接于所述氣囊上的掛環,所述牽引繩穿過所述掛環,并通過繩索將所述牽引繩與所述氣囊和所述水管扎緊。
優選地,所述灑水車上安裝有盤繩器,以便收放所述牽引繩;所述灑水車上安裝有盤管器,以便收放所述水管。
優選地,所述水泵為調速泵。
優選地,還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第一固定拉索以及固定于所述氣囊上的第二固定拉索,且兩固定拉索的末端均設置有掛鉤,所述第一固定拉索與所述第二固定拉索通過所述掛鉤可拆裝地連接。
優選地,所述噴頭的數量為多個,且沿所述水管的軸向大體均勻地設置。
優選地,所述氣囊中所充氣體為氦氣。
優選地,所述氣囊的表面覆蓋有抗紫外線材料的保護層,且所述牽引繩為抗紫外線的合成材料繩。
本發明所提供的除塵裝置,用于露天作業場合中的大范圍內的除塵,包括大體呈條狀的氣囊,氣囊的內部充有密度小于空氣密度的氣體,且該氣囊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水管,水管上安裝有噴頭,氣囊通過牽引裝置與牽引車連接,且牽引車上安裝有與水管連通的供水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10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