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檢測Hum j 3特異性IgE抗體的ELISA試劑盒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0768.1 | 申請日: | 2009-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889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尹佳;周俊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7 | 分類號: | G01N33/577;C07K16/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飛 |
| 地址: | 10073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檢測 hum 特異性 ige 抗體 elisa 試劑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小鼠雜交瘤單抗和天然葎草花粉純化主要致敏蛋白Hum?j3為基礎的用于檢測葎草花粉過敏患者血中Hum?j3specific-sIgE(Hum?j3特異性IgE)水平的ELISA試劑盒,為將來Hum?j3過敏的分子免疫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易于標準化的途徑。
背景技術
薔薇亞綱大麻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葎草(Humμlus?japonicus或Humμlus?scandens),原產我國,廣泛分布于遠東地區,是一種重要的夏秋季花粉致敏原。我國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各省區均有分布,東亞各國(朝鮮、日本、俄羅斯、越南)以及歐洲、美國西海岸地區亦有分布。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的第一次全國性氣傳致敏花粉調查中,在79個花粉收集點中有53個點可收集到葎草花粉,僅次于蒿屬花粉,其分布范圍基本上覆蓋全國,播散高峰為八、九月[1]。北京協和醫院首次發現葎草花粉是我國夏秋季節僅次于蒿屬花粉的重要致敏原,是導致臨床上出現變應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花粉性皮炎、季節性哮喘等花粉癥癥狀的重要病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
現階段對于花粉癥的診斷和治療,依賴于特異性變應原疫苗(Specific?Allergenic?Vaccines),而變應原特異的免疫治療(Allergen-Specific?Immunotherapy,SIT)是目前成熟的針對花粉癥病因治療的方法。變應原疫苗是指包括變應原提取物以及其它成分的生物制劑,可有效用于人類過敏性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3]。變應原特異的免疫治療(Allergen-Specific?Immunotherapy,SIT)通過調節抗原提呈細胞、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免疫應答以及調節介導變態反應效應細胞的功能和數量,從而減輕患者癥狀[4]。WHO發布指導文件[5]指出,SIT是唯一能影響過敏性疾病自然病程、有效阻止變應性鼻炎進展為哮喘的治療方法。
盡管SIT是目前成熟的針對花粉癥病因治療的方法,但現階段以變應原浸液為基礎的變應性疾病免疫診斷和治療模式并非是最理想的模式,而基于變應原組分(allergen?component-resolved?diagnosis?andtreatment)的診斷和治療模式的嘗試,則代表了一種新的方向[6,7]。因為即使是對于同一種花粉過敏,不同患者的血清致敏蛋白反應譜也不一樣,例如同為葎草過敏患者,由于葎草花粉變應原種類很多,其不同個體血清中可能含有針對葎草花粉變應原浸液中不同致敏成分反應的特異性IgE(sIgE)。因此,以花粉浸液作為皮試和體外IgE檢測試劑,僅能得出對該花粉過敏的信息,但無法確認對何種致敏蛋白過敏。最近,由于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大量的變應原被純化、鑒定和重組表達,基于變應原組分(allergen?component-resolved?diagnosis?andtreatment)的診斷和治療模式的嘗試,更為科學的反應了過敏患者的體內致敏蛋白血清sIgE反應譜,所以診斷更為特異,相應也就能達到個體化免疫治療的目的。同時由于排除了對個體患者無意義的致敏蛋白和非致敏蛋白,也使得該個體化免疫治療更為安全,使變應原特異的免疫治療在醫療實踐中能達到WHO關于醫療保健的質量定義,即“高度的專業診斷標準”、“有效的利用資源”、“患者承擔風險最低”、“患者高度滿意”、“以及患者治療的連續性”[8-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未經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07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管線式元件測試系統及其方法
- 下一篇:低k介電材料的失效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