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子午線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及制備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90091.1 | 申請日: | 2009-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2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30 |
| 發明(設計)人: | 鮑矛;李淑鳳;曾心苗;矯陽;陸永俊;康興川;劉江偉;王連才;宋衛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射線應用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B60C1/00 | 分類號: | B60C1/00;B60C9/00;C08L7/00;C08L15/02;C08L9/06;C08L9/00;C08L23/22;C08L11/00;C08L23/16;C08K13/02;C08K5/34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博通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 俊 |
| 地址: | 100012北京市朝陽區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子午線 輪胎 簾布 氣密 復合 部件 制備 工藝 | ||
1.一種子午線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的制備工藝,包括胎體簾布 層及氣密層基材的混煉、壓延敷膠和復合壓延,其特征在于:復合部件的基材 是由橡膠基材、防老體系、補強體系、硫化體系和輻射交聯敏化劑混合組成混 合物構成,各組分含量為:
橡膠:100份
補強體系:30-120份
防老體系:1-10份
硫化體系:1-17份
輻射交聯敏化劑:1-20份
其中:胎體簾布層使用的橡膠是天然橡膠或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的共混物; 氣密層使用的橡膠包括鹵化丁基橡膠或鹵化丁基橡膠與天然橡膠的共混物;氣密 層上的過渡層使用的橡膠與胎體簾布層使用的橡膠相同;上述各組分用量單位以 質量份計;
按上述配方采用密煉機進行混煉,混煉溫度范圍為40-100℃,混煉時間為 20-40分鐘,將膠混煉均勻后排膠;停放812小時后在開煉機上加入硫化體 系,完成混煉膠制備;再按照子午線輪胎胎體簾布層生產工藝進行簾線擴張、壓 延和敷膠,制成厚度為0.9-1.1mm標準寬度的胎體簾布層片材;按照子午線輪胎 內襯氣密層生產工藝進行壓延敷膠,通過兩個擠膠輥制出的氣密層片材和中間過 渡層片材復合壓延,制成厚度為1.0-1.2mm標準寬度的內襯氣密層片材,然后將 內襯氣密層片材與制出裁切好的胎體簾布層片材進行復合,復合時,內襯氣密層 片材上的過渡層與胎體簾布層緊密貼合,經三輥壓延機復合壓延,制備成胎體簾 布層和內襯氣密層復合部件;將復合部件固定在電子加速器下的恒張力牽引束下 傳輸裝置上,進行輻射預處理;輻射處理時的電子加速器束流能量為0.3-2MeV, 束流強度為0.2-100mA,電子束掃描寬度0.5-1.0米,控制胎體簾布層片材輻 照吸收劑量為10-80kGy,內襯氣密層片材輻照吸收劑量為5-40kGy;束下裝置 傳輸速度為10-40m/min,輻照氛圍為限氧環境,采用惰性氣體保護,從而完成 子午線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的制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合成橡膠包括丁苯橡膠、丁基橡膠、鹵化丁基橡膠、氯丁橡膠、順丁 橡膠或乙丙橡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的制備工藝,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補強填充體系為炭黑,炭黑品種包括通用爐黑N660和快壓出爐 黑N550,以及低結構快壓出爐黑N539或高耐磨型N33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的制備工藝,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防老體系為酮-胺反應生成物,包括2,2,4-三甲基-1、2-二氫 化喹啉聚合體、6-乙氧基-2、2,4-三甲基-1或2-二氫化喹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的制備工藝,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硫化體系包括硫磺、硫化促進劑和硫化活性劑;硫化活性劑為氧 化鋅或硬脂酸,硫化促進劑為次磺酰胺類促進劑,包括N-叔丁基-2-苯并噻唑基 次磺酰胺、N-叔辛基-2-苯并噻唑基次磺酰胺、N-環己基-2-苯并噻唑基次磺酰胺 或N-二環己基-2-苯并噻唑基次磺酰胺;硫黃硫化體系的總用量為1-17份,其 中硫化促進劑1-4份,硫化活化劑5-9份,硫黃1-4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簾布層與氣密層復合部件的制備工藝,其特 征在于:所述輻射交聯敏化劑為二官能團交聯助劑,包括新戊二醇雙丙烯酸酯、 二縮三丙二醇雙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新戊二醇雙丙烯酸酯或聚乙二醇雙丙烯酸 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射線應用研究中心,未經北京市射線應用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9009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設備的控制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焊修銅質高爐風口套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