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從硼膜制備立方氮化硼薄膜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88909.6 | 申請日: | 2009-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9775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9 |
| 發明(設計)人: | 鄧金祥;郭清秀;楊冰;趙衛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C28/04 | 分類號: | C23C28/04;C30B29/38;C01B21/0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 萍 |
| 地址: | 10012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立方 氮化 薄膜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從硼膜制備立方氮化硼薄膜的方法。屬于寬帶隙半導體或者超硬材料薄膜制備領域。
背景技術
氮化硼(BN)是一種新型寬帶隙半導體材料。在氮化硼系統中,六方氮化硼(h-BN)和立方氮化硼(c-BN)是兩個穩定的主相。其中尤以立方氮化硼具有出眾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能。因此,有關它的材料制備與特性研究,以及工業化、器件化的探索近年來一直是各國科研工作者,以及諸如美國G.E、IBM,英國DeBeers等知名半導體公司普遍關注的研究課題。
立方氮化硼的硬度、熱導率僅次于金剛石;并且其抗化學腐蝕性和抗高溫氧化性明顯優于金剛石,尤其是它不像金剛石那樣與鐵族元素有親合性,更適合鐵族金屬材料加工;當今,立方氮化硼的實用化主要集中利用它的機械與力學性能,廣泛應用于磨具、刀具、工具的超硬涂層,精密窗口保護涂層,機床,航天,軍工等領域。另外,立方氮化硼具有現知最寬的禁帶(顆粒Eg≈6.4eV;薄膜Eg≈6.0eV),因此可以在很寬的光譜范圍內有很高的光透過率。它還可實現n型與p型摻雜,因此立方氮化硼可以制備在特種環境下透明、高溫、高頻、大功率、抗輻射短波光電子器件。
立方氮化硼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需要人工合成。1957年,美國G.E公司的Wentorf用高溫高壓法(HTHP)首次合成了立方氮化硼粉末。然而,高溫高壓法設備要求苛刻,且只能制備立方氮化硼顆粒,顆粒尺度小(最大到mm量級),使工業化應用受到極大的限制。一種半導體、超硬材料要實現更廣泛的用途以及器件化、微型化就必須實現它的薄膜化。在1979年,Sokolowski首次報道使用低壓氣相沉積合成了更具應用前景的立方氮化硼薄膜。三十年來,各國研究者通過多種物理、化學氣相直接沉積實現了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實驗室制備,但一直在探索一種高立方含量氮化硼薄膜便利的、低成本、可工業化的制備方法。
普遍認為立方氮化硼薄膜的氣相沉積需要經歷成核與生長兩個階段,且成核階段起決定作用。然而,成核階段的參數窗口極其狹窄,同時需要設置襯底負片壓裝置,產生能量離子對薄膜表面的轟擊,并且對于不同的制備方法與實驗設備差異性很大。這會產生許多不利于立方氮化硼薄膜實用化的因素,諸如氣相沉積直接制備高立方相含量氮化硼薄膜工藝控制困難;制備重復性差等問題。這些因素使得立方氮化硼薄膜成為氮化硼中最難直接制備的材料,始終制約著立方氮化硼薄膜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的進程。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首次發明并實現了通過硼膜在特定溫度下和氮氣反應的方法,制得高質量的立方氮化硼薄膜。本方法在國內外尚未見報道。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立方氮化硼薄膜的方法。第一步先在所選襯底上制備一層硼薄膜;第二步再對硼薄膜在特定溫度下和氮氣反應,使硼薄膜變為高質量的立方相氮化硼薄膜。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流程實現:
第一步:將襯底進行清洗之后,在襯底材料上沉積一層硼薄膜;
第二步:硼薄膜在氮氣氣氛中進行加熱,使薄硼膜和氮氣反應,生成立方相氮化硼薄膜,加熱溫度為850~1100℃;反應時間為30~150分鐘。
硼薄膜的制備屬于現有技術,請參見:(①K.Kamimura,T.Yoshimura,T.Nagaoka,M.Nakao,Y.Onuma,and?M.Makimura,“Preparation?andThermoelectric?Property?of?Boron?Thin?Film”,Journal?of?Solid?State?Chemistry,154(2000)153-156和②S.Ozawa,M.Hamagaki,“Preparation?ofself-supporting?boron?films?by?sputtering?with?electron?beam?excited?plasma”,Vacuum,74(2004)417-421)。
本發明制備的立方氮化硼薄膜中立方相含量(立方相的體積分數)大于90%。采用普遍使用的傅立葉紅外透射光譜(FTIR)(光譜儀型號為:WQF-310)來測定BN薄膜中的立方相含量。
具體實施方式
用以下實例來進一步介紹本發明。
實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8890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