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亞微米光柵導光板與背光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86233.7 | 申請日: | 2009-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6670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28 |
| 發明(設計)人: | 譚峭峰;牛可;金國藩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F21V8/0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邸更巖 |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淀區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米 光柵 導光板 背光 模組 | ||
1.一種亞微米光柵導光板,包括導光基體、入光面、下表面、截面以及連接入光面和截面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為亞微米光柵結構的面,該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大小隨著遠離入光面端呈分段遞減分布,并且每一段內的亞微米光柵結構為等周期光柵,周期大小為亞微米量級,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大小從0.8μm遞減至0.2μm;所述亞微米光柵結構對入射光發生衍射,使得光能量在出光面重新分配;
衍射光包括透過亞微米光柵結構向上傳播的透射衍射光和被亞微米光柵結構反射后返回導光基體中傳播的反射衍射光;通過對不同區域入射光的反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控制,使得出光面上照度較強區域的入射光有更多的光能被反射回到導光基體內繼續傳播,并從出光面上照度較弱區域出射,勻化了出光面的光能分布;所述導光基體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入光面和下表面的夾角為45°~90°。
2.一種亞微米光柵導光板,包括導光基體、入光面、下表面、截面以及連接入光面和截面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為亞微米光柵結構的面,該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隨著遠離入光面端呈連續遞減分布,周期大小為亞微米量級,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大小從0.8μm遞減至0.2μm;所述亞微米光柵結構對入射光發生衍射,使得光能量在出光面重新分配;
衍射光包括透過亞微米光柵結構向上傳播的透射衍射光和被亞微米光柵結構反射后返回導光基體中傳播的反射衍射光;通過對不同區域入射光的反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控制,使得出光面上照度較強區域的入射光有更多的光能被反射回到導光基體內繼續傳播,并從出光面上照度較弱區域出射,勻化了出光面的光能分布;所述導光基體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入光面和下表面的夾角為45°~90°。
3.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光源、導光板和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采用亞微米光柵導光板,該亞微米光柵導光板包括導光基體、入光面、下表面、截面以及連接入光面和截面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為亞微米光柵結構的面,該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隨著遠離入光面端呈連續遞減分布,周期大小為亞微米量級,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大小從0.8μm遞減至0.2μm;所述亞微米光柵結構對入射光發生衍射,使得光能量在出光面重新分配;
衍射光包括透過亞微米光柵結構向上傳播的透射衍射光和被亞微米光柵結構反射后返回導光基體中傳播的反射衍射光;通過對不同區域入射光的反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控制,使得出光面上照度較強區域的入射光有更多的光能被反射回到導光基體內繼續傳播,并從出光面上照度較弱區域出射,勻化了出光面的光能分布;所述導光基體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入光面和下表面的夾角為45°~90°。
4.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光源、導光板和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采用亞微米光柵導光板,該亞微米光柵導光板包括導光基體、入光面、下表面、截面以及連接入光面和截面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為亞微米光柵結構的面,該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隨著遠離入光面端呈連續遞減分布,周期大小為亞微米量級,亞微米光柵結構的周期大小從0.8μm遞減至0.2μm;所述亞微米光柵結構對入射光發生衍射,使得光能量在出光面重新分配;
衍射光包括透過亞微米光柵結構向上傳播的透射衍射光和被亞微米光柵結構反射后返回導光基體中傳播的反射衍射光;通過對不同區域入射光的反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控制,使得出光面上照度較強區域的入射光有更多的光能被反射回到導光基體內繼續傳播,并從出光面上照度較弱區域出射,勻化了出光面的光能分布;所述導光基體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入光面和下表面的夾角為45°~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8623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