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強度炭纖維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83921.8 | 申請日: | 2009-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6070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杰;劉永華;馬兆昆;梁節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化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F9/22 | 分類號: | D01F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 波 |
| 地址: | 100029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強度 纖維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材料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炭纖維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炭纖維發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隨著科技的發展,對炭纖維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理論計算,炭纖維的拉伸強度應為182.8GPa,然而實際上,炭纖維的拉伸強度最高才能達到9GPa左右??梢钥闯鎏坷w維的實際拉伸強度比理論計算出的拉伸強度低得多,原因是纖維的結構達不到假設的那種完整水平,即在結構上存在缺陷。
目前,占炭纖維產量90%以上的T-300炭纖維的拉伸強度約為3.3~3.6Gpa。而拉伸強度在9.0Gpa以上的炭纖維都是特殊紡制的原絲,并通過大幅度降低炭纖維直徑(由7.0μm降到5.0μm左右)的技術途徑來實現的。因此,其價格相當昂貴,極大限制了其應用。為了降低成本,通常通過改性的方法將普通原絲制造成高強度炭纖維。采用NiSO4對聚丙烯腈原絲進行改性的方法(高分子學報,2001年,第5期),將炭纖維的拉伸強度從2.5GPa提高至3.2GPa,但其拉伸強度仍達不到T300水平,這限制了其在一般結構性復合材料中的應用。王強、朱波等采用H2SO4和HCl的混合酸對預氧化纖維進行處理的方法(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006年,第4期),將炭纖維的拉伸強度從2.76GPa提高到3.21GPa,但這種方法采用強酸,且設備復雜,不利于工業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高強炭纖維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通過將原絲聚丙烯腈纖維依次經磺胺溶液化學改性、物理改性預氧化、低溫炭化和高溫炭化處理制得高強度碳纖維,具體步驟如下:
A、化學改性:在20~100℃下,將聚丙烯腈共聚纖維浸漬于質量百分濃度為2~15%的磺胺溶液中1~10分鐘,而后水洗;
B、物理改性:將化學改性后的聚丙烯腈共聚纖維在空氣介質中于140~220℃,施以0~+10%伸長率的牽伸下,預處理1~10分鐘;
C、預氧化:將物理改性后的聚丙烯腈共聚纖維在空氣介質中于210~280℃的預氧化爐中,保持纖維定長,處理20~100分鐘;
D、碳化:將預氧化后的聚丙烯腈共聚纖維在惰性氣氛保護下,依次進行低溫炭化和高溫炭化處理,其中,低溫炭化的溫度為300~800℃,升溫速率不超過每分鐘300℃,在0~+6%伸長率的牽伸下處理0.1~3分鐘;高溫炭化的溫度為1200~1600℃,在-3~0%收縮率的牽伸下處理0.1~2分鐘,制得高強度炭纖維。
其中,所述的聚丙烯腈共聚纖維為丙烯腈單體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羥烷基丙烯腈、羥烷基丙烯酸或羥烷基丙烯酸酯類中的一種或幾種的共聚物,聚丙烯腈共聚纖維中丙烯腈單體的質量含量不低于90%。所述的聚丙烯腈共聚纖維中一束纖維內單絲孔數為0.1~32萬,單絲纖度為0.5~3.0旦。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干法、濕法或干濕法紡制而成。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步驟A中將聚丙烯腈纖維浸漬于質量百分濃度為5~12%的磺胺溶液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預氧化前對聚丙烯腈纖維進行化學與物理改性,磺胺改性處理使聚丙烯腈纖維的微觀結構得到改善,改變熱化學反應特征放熱,使聚丙烯腈纖維在預氧化過程中放熱起始溫度降低,結束溫度提高,放熱區間加寬,起到緩和放熱反應,改善纖維的序態結構,釋放纖維內應力,提高纖維截面均一性的作用。在炭化過程中,可以使反應不至過分劇烈,減少缺陷的發生。通過磺胺化學改性和預處理物理改性的共同作用,纖維在經過炭化以后,炭纖維的拉伸強度相比未經改性的碳纖維最大可提高達25.72%。
本發明方法操作方便、設備簡單、無環境污染、生產成本低,可直接與現有的炭纖維生產線在線配套使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炭纖維不引入任何金屬雜質,拉伸強度由未改性時的3.3~3.5GPa提高至3.7~4.2GPa。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中均選用英國courtaulds公司采用濕法紡制的聚丙烯腈共聚纖維(其單絲孔數為3000的3K,纖度1.1旦(1.22dtex),共聚物組成按質量百分比為:丙烯腈單體96%、丙烯酸甲酯3%、甲叉丁二酸1%)
實施例1
A、化學改性:在80℃下,將聚丙烯腈共聚纖維浸漬于質量百分濃度為5%的磺胺溶液中3分鐘,而后水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化工大學,未經北京化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839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路板銅陽極泥分銀渣回收鉛錫的方法
- 下一篇:照明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