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木材改性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82741.8 | 申請日: | 200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4950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雷得定;鄧雄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永港偉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K3/50 | 分類號: | B27K3/50;B27K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孫皓晨;費碧華 |
| 地址: | 100080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木材 改性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處理木材的組合物,尤其涉及木材真空加壓浸漬改性用低分子 樹脂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還涉及該木材改性組合物在木材真空加壓浸 漬改性中的應用,屬于林產化工領域。
背景技術
木材是人類的朋友,是當今公認的四大建材(鋼材、木材、水泥、塑料) 中唯一資源可再生的材料,但我國又是一個森林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森 林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近年來,由于人們的過度采伐,導致世界 范圍內的森林資源急劇下降。南美一些地方的熱帶雨林面積的減少,非洲一些 國家原始森林的破壞,我國天然林面積的急劇下降,更加重了人們的擔心。
我國有森林面積1.337億公頃,森林蓄積101.3億立方米,僅次于俄羅斯、 巴西、加拿大和美國,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國地大人多,土地面積占世界總量 的7%,人口占世界總量的22%,而森林面積僅占世界4%,林木蓄積不足世界總量 的3%。按人均占有量計算,人均森林面積0.11公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 人均森林蓄積量8.6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8;年人均消費木材只有0.22 立方米,而世界平均為0.65立方米。發達國家人均消費1.16立方米,比我國高5 倍多,差距是相當大的。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一個木材十分匱乏的國家,人均 森林面積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2%,列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積量為世界平均 水平的14.6%,列世界的122位。
我國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消費大國,又是全世界人均占有森林(木 材)資源最少的國家之一。隨著經濟快速穩定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 國木材消耗的進一步增加,供需的矛盾進一步加劇。2006年,我國木材總消耗 量為3.37億m3,其中工業/建筑用材2.45億m3,國內每年供應1.4~1.5億m3, 木材市場供應的缺口達1.6億m3以上。按照近10年我國木材消費平均年增長 率3.71%計算,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木材消費量將達到6億m3左右,供需缺 口將進一步加大。為滿足國內木材的供應,促使中國大量進口木材,2006年, 全國的木材進口總量超過1億m3(原木材積),其中原木進口3215萬m3。中國 大量進口木材,已招致來自世界環保組織的指責,也成為某些大國對中國進行 政治攻擊的借口之一。增加木材進口是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得已采取的 政策,但將會面臨更大的國際壓力。
大力推進速生豐產林建設,增加國內木材的供應,是我國政府近年來大 力推進和執行的政策,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目前,我國人工林面積5?326萬 hm2,蓄積量15億m3,居世界第一。速生豐產林的木材生長迅速,可以緩解我 國木材供需的矛盾。但木材存在著材質疏松、易開裂變形和不耐腐朽的特點, 應用范圍受到限制,不能用于高檔家具等木制品,目前只能用于要求較低的人 造板制造和造紙行業。有效地使用木材,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低檔木材高檔 化應用,對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木材改性技術在中國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2006年國內木材消耗量3.37 億m3,木材包括防腐改性處理的比例占1%。其中,有超過1億m3的木材需要 包括改性處理以延長使用壽命和提高使用價值。2006年我國進口木材達3973 萬m3,其中,可以使用國內速生林木材改性木替代使用的木材超過20%,達 700萬m3。按《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木材節 約和代用工作意見的通知》提出要“推行木材保護技術,延長木材制品使用 期限,加快推進木材防腐和人工林木材改性產業化”,規劃在2010年,將我 國木材包括防腐改性處理的比例提高到占當時國內商品木材總量的5%左右, 我國每年木材改性處理的總量應該超過500萬m3,每年產值超過400億元的市 場。因此,改性木技術的產業化,市場前景廣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永港偉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永港偉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8274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