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及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79920.6 | 申請日: | 2009-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10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任婉婷;李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J7/16 | 分類號: | C08J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 地址: | 10002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合物 材料 表面 改性 方法 及其 裝置 | ||
1.一種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采用如下方法:將聚合物材料先進行表面等離子體處理;然后將處理后的聚合物材料放入已預先升溫至50~150℃的氣相接枝反應裝置,隨后通入氣態或霧化單體與所述的處理后的聚合物材料表面進行氣相接枝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氣相接枝之前,經表面等離子體處理后的聚合物材料暴露在空氣中放置10~120min。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處理后的聚合物材料放入已預先升溫至50~150℃的氣相接枝反應裝置中進行氣相接枝反應,其優選溫度為60~100℃,更優選溫度為65~80℃。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相接枝反應是先將反應體系內抽真空至壓強為10~105Pa之后,再通入氣態或霧化單體,其中反應體系中的壓強優選50-1000Pa,其更優選80-500Pa;所述的通入氣態或霧化單體的流量控制在100~2000cm3/min,其優選流量為300-1000cm3/min,更優選400-700cm3/min。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烯烴、聚酯、聚鹵代烴、聚醚,上述的材質可以為板材、薄膜、織造布、非織造布、纖維等多種形式;所述的單體為烯烴基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優選含親水基團的烯烴基化合物,更優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醛、甲基乙烯基酮、1,2-環氧丁烯。
6.一種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的裝置,該裝置包括一等離子體接枝裝置,所述的等離子體接枝裝置包括聚合物材料表面等離子體處理裝置和等離子體處理后的聚合物材料表面氣相接枝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等離子體接枝裝置中設置控溫系統。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材料表面等離子體處理裝置和等離子體處理后的聚合物材料表面氣相接枝反應裝置分別獨立設置于兩個艙體,在氣相接枝艙體中設置控溫系統。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材料表面等離子體處理裝置和等離子體處理后的聚合物材料表面氣相接枝反應裝置設置于同一個艙體,所述的艙體包括退繞輥、卷繞輥、導輥、等離子體工作氣體進氣口、電極、氣體或霧化單體的進氣口、出氣口以及控溫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溫系統包括加熱層和保溫層,所述艙體的內壁由金屬制成,在內壁周圍有保溫層,加熱層設置在內壁與保溫層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溫系統為紅外熱源,將紅外熱源設置于艙體內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7992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