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確定下行負載的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79792.5 | 申請日: | 2009-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9487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偉;伍振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10 | 分類號: | H04W24/10;H04L1/00;H04W8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確定 下行 負載 方法 基站 通信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3G通信系統領域,特別涉及確定下行負載的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迎接Wimax(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的挑戰,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在3G的HSPA的版本基礎上,需要提出一種更具競爭力的技術,以滿足系統的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廣覆蓋的需求。體現在接入網的這種技術就是LTE(Long?Time?Evolution,長時間演進)技術。?
圖1是常見的LTE網絡架構。其中,101是移動性管理實體或者服務網關,102是eNB(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NodeB),演進的通用陸地無線接入網基站),103是UE(User?Equipment,用戶設備)。Uu接口為UE與eNodeB的空中接口,X2接口為eNodeB之間的接口,S1接口為eNodeB與101之間的接口。LTE下行采用OFDMA接入,不同的小區之間使用相同的時頻資源,存在同頻干擾。為了保證業務的服務質量,降低小區間干擾,需要實時的評估系統的負載水平,對系統進行負載控制。?
在原來的3G系統中,經典的下行負載算法是根據小區的下行發射功率,評估系統的負載,從而進行負載控制。該算法如下:?
η=P/Pmax,?
其中,η為系統的負載水平,P為小區的下行發射總功率,Pmax為小區的下行最大發射功率。?
在對現有技術進行分析后,發明人發現:?
在LTE系統中,為了追求系統的吞吐量,不對下行進行功率控制,采用穩定的下行功率發射。因此,現有技術無法根據上式來計算系統下行時的負載,從而導致無法根據下行負載情況來做相應的下行負載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確定下行負載的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確定下行負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通知用戶設備信道質量指示CQI上報方式;?
接收所述用戶設備按照所述上報方式上報的CQI;?
根據接收到的所述CQI,確定所述用戶設備所在小區的下行負載;?
其中,所述根據接收到的所述CQI,確定所述用戶設備所在小區的下行負載包括:?
根據接收到的所述CQI,確定所述用戶設備的信噪比;?
根據所述用戶設備所在小區所有用戶設備的信噪比,計算所述小區的平均信噪比;?
根據所述平均信噪比與預設的目標信噪比,按照下式計算所述小區的下行負載;?
其中,η為所述小區的下行負載,?為所述平均信噪比,SINR_TARGET為所述目標信噪比;?
或?
所述通知用戶設備信道質量指示CQI上報方式,還包括:?
通知用戶設備接收信號強度上報方式;?
相應地,所述接收所述用戶設備按照所述上報方式上報的CQI;根據接收到的所述CQI,確定所述用戶設備所在小區的下行負載,具體為:?
接收所述用戶設備按照所述CQI上報方式上報的CQI和按照所述接收信號強度上報方式上報的接收信號強度;?
根據接收到的所述CQI和所述接收信號強度,確定所述用戶設備所在小區的下行負載;?
其中,所述根據接收到的所述CQI和所述接收信號強度,確定所述用戶設備所在小區的下行負載,具體包括:?
根據接收到的所述CQI,確定所述用戶設備的信噪比;?
根據接收到的所述接收信號強度和所述用戶設備的信噪比,計算所述用戶設備的下行干擾;?
根據所述用戶設備所在小區所有用戶設備的下行干擾,計算所述小區的下行平均干擾;?
根據所述小區的下行平均干擾和通信系統的底噪,按照如下計算式計算所述小區的下行?負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7979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