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繼節點有效性驗證方法、驗證實體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79335.6 | 申請日: | 2009-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69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寧;劉磊;沈曉冬;劉光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06 | 分類號: | H04L12/06;H04W4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查芷琦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繼 節點 有效性 驗證 方法 實體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行業無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中繼節點有效性驗 證方法、驗證實體及系統。
背景技術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簡稱 3GPP)在2004年12月啟動了無線接入網長期演進研究項目(Long? Term?Evolution,簡稱LTE),演進的接入技術(如Evolved-UTRA, 簡稱E-UTRA)和接入網絡(如Evolved-UTRAN,簡稱E-UTRAN), 以及面向全IP的分組域核心網的演進項目(如System?Architecture? Evolution,簡稱SAE),希望通過從無線接口到核心網絡的持續演進 和增強,保持自己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技術先發優勢,以保證在今后1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為運營商和用戶不斷增長的需求提供滿意的支 持。
3GPP?LTE主要由演進型Node?B(Evolved?Node?B,簡稱eNB) 和接入網關(Access?Gateway,簡稱aGW)兩部分構成。aGW是一 個邊界節點,若將其視為核心網的一部分,則接入網主要由eNB一 層構成。與傳統的3GPP接入網相比,LTE減少了無線網絡控制器 (Radio?Network?Controller,簡稱RNC)。這種由eNB構成的單層結構, 有利于簡化網絡和減小延遲,實現低時延、低復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 其中,eNB除具有原來Node?B的功能外,還承擔了以前RNC的大部 分功能。aGW可包含3個功能實體:移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簡稱MME)、服務網關(Serving?Gateway,簡 稱S-GW)和分組數據網網關(PDN?Gateway,簡稱P-GW)。這3 個功能實體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進行分合部署。
3GPP標準化過程中,針對LTE系統及LTE-Advanced系統中的 中繼技術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中繼的作用、功能劃分以及兼容性等方 面,但上述討論全部是基于中繼節點(Relay?Node,簡稱RN)由運 營商布設,可靠且有效的前提進行的。但是在實際網絡中,由于中繼 節點的價格低廉,部署靈活,開關隨意的特性,可能會有個別部門甚 至個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部署面向區域用戶的中繼節點。
現有LTE方案中,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簡稱UE)采用 驗證和密鑰協商機制(Authentication?and?Key?Agreement,簡稱AKA) 進行UE的有效性驗證。圖1為現有技術UE接入LTE系統的有效性 驗證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其具體流程為:
S01:UE向MME發送驗證起始消息;
S02:MME生成隨機的驗證向量,并將驗證向量發送至UE;
S03:UE根據驗證向量進行本地校驗,并向MME反饋本地校驗 結果;
S04:MME對UE的本地校驗結果進行審核;
S05:當審核通過時,MME允許UE接入網絡,并向UE發送相 關信息;當審核失敗時,MME不允許UE接入網絡,并向UE發送相 關信息。
在實現本發明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LTE系統及 LTE-Advanced系統中的中繼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不能對接入網絡 的中繼節點進行有效性驗證,存在非法中繼節點入侵網絡,影響正常 通信業務的安全漏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LTE系統及LTE-Advanced系統不能對 接入網絡的中繼節點進行有效性驗證,存在非法中繼節點入侵網絡, 影響正常通信業務的安全漏洞的缺陷,提出一種中繼節點有效性驗證 方法、驗證實體及系統,以解決LTE系統及LTE-Advanced系統中, 中繼節點的有效性驗證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793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個人電腦高速小型接口模塊供電電路及設計方法
- 下一篇:交換機及其實現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