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抽管機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072777.8 | 申請日: | 2009-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428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丁永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永生;浙江博凡動力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4 | 分類號: | B23P1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9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浦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抽管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適用于各類換熱器換管過程中,抽出卡澀的舊管。
背景技術
目前,在換熱器舊管換新管過程中,舊管拔出管頭后,大部分由人工一根根的抽出來,對一些卡住無法抽出的管子,采用手動葫蘆等標準工具,費工費時、操作困難,效率極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設計合理,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把卡澀的管子從凝汽器中抽出的抽管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殼體下端通過螺栓連接墊板與電機相接,殼體腔內徑向裝有主動輪,殼體內腔右側部位有滑動架,其徑向裝有從動輪,滑動架右端固定有基柱,基柱軸肩右側套接過渡套,其上依次按順序裝有推力軸承、蝶形彈簧、導套,基柱右側端部通過螺釘、手輪,基柱內腔裝有螺桿,其外壁套裝彈簧,殼體前后兩端面設有傾斜通孔,通孔內固裝有前、后導套。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結構緊湊、設計合理,充分利用摩擦力的原理,抽管速度快,效率高。從動輪可用手輪調整,也可通過手右端方孔用棘輪搬手調整。調整機構內采用碟形彈簧組合,使從動輪與管子的接觸為柔性接觸,始終保持一定的壓力,防止卡管。穿入管子的前后導套與主動輪傾斜一定的銳角。使管子邊旋轉邊抽出,不易卡住,在功率一定的條件下抽管力矩最大,效果最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電動抽管機A-A向剖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由圖1-圖3可知,本發(fā)明殼體2下端通過螺栓連接墊板1與電機22相接,殼體2腔內徑向裝有主動輪3,殼體2內腔右側部位有滑動架7,其徑向裝有從動輪5,滑動架7右端固定有基柱21,基柱21軸肩右側套接過渡套18,其上依次按順序裝有推力軸承20、蝶形彈簧19、導套17,基柱21右側端部通過螺釘9、手輪10,基柱21內腔裝有螺桿15,其外壁套裝彈簧16,殼體1前后兩端面設有傾斜通孔,通孔內固裝有前、后導套14、12。
殼體2前、后導套14、12均開有與主動輪3軸線夾角為銳角的孔。
所述的主動輪3球形弧面上設有齒狀溝槽。
在手輪10中心孔內裝有方套11。
本發(fā)明在電動抽管機三部分組成,其中傳動部分由電機22主動輪3、滾動軸承4組成。主動輪3與管子接觸的球形凹面上,分別沿徑向和軸向開等分槽,用以增加磨擦力。機殼部分由殼體2、連接墊板1、保護蓋8、蓋13組成。其中殼體2和蓋13均開有與主動輪3軸線夾角為銳角的孔,孔中裝配前導套14、后導套12,當待抽出的管子穿入時與主動輪3形成一傾斜角。使管子在軸向位移同時產生旋轉。
調整部分由手輪10、方套11、導套17、過渡套18、蝶形彈簧19、推力軸承20、基柱21、彈簧16、螺桿15組成。其中手輪10通過螺釘9與導套17連為一體,旋轉手輪10時導套17推動碟形彈簧19、推力軸承20、滑動架7,從而使從動輪5向左移動,卡住管子。滑動架7是由基柱21左端螺紋與其連接后插入導套17內孔,通過螺桿15和彈簧16使其定位。從動輪5由滾動軸承6支承安裝在滑動架7上,通過調整機構使其與管子接觸,同時對管子施以一定的壓力,使管子在主動輪3帶動下邊旋轉邊抽出。
具體操作過程:將本發(fā)明傾斜,將已切斷并拔出管頭的管子穿入本發(fā)明前導套14至后導套12,并使前導套14端面抵住管板。
旋轉手輪10,使從動輪5緊緊卡住管子。
開啟電機22,電機22帶動主動輪3旋轉,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管子被迅速抽出,抽出過程中由人工扶住管子。
反向旋轉手輪10,使從動輪5與主動輪3間距加大,以便進行下一次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永生;浙江博凡動力裝備有限公司,未經丁永生;浙江博凡動力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7277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