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柴油復合劑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72738.8 | 申請日: | 2009-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38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宋俊德;孫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中合再生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L1/32 | 分類號: | C10L1/32;C10L1/02;C10L1/26;C10L1/188;C10L1/182;C10L1/12;C10L1/222;C10L10/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哈科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劉 婭 |
| 地址: | 150001黑龍江省哈爾濱***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柴油 復合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經過幾種有機和無機生物及化學原料調配合成的生物柴油復合劑,具體涉及一種 用于將柴油和水合理互融形成與柴油性能指標相符的復合生物柴油的復合劑。
(二)背景技術
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已列入我國規劃綱要,不僅僅是中國,節能減排也是世界 人民需面對的課題。石油資源的有限,交通運輸、工農業生產等各領域尾氣、廢氣的排放使 科學工作者們不斷尋找環保新途徑,通過各種復合劑的加入使水資源代替部分石油資源,從 而減少石油資源的使用及燃燒后廢氣的產生。當前,市場上存在的復合劑在應用過程中制得 的復合生物柴油存在與柴油互溶性差、長期儲存穩定性不好、外觀與柴油有較大差異、燃燒 后油灰分殘炭大、氧化速度快、熱值不夠、與柴油混合后功率下降等問題。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工藝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 制成的復合生物柴油品質優良、理化指標達到GB252-2000標準、外觀與標準柴油完全一樣、 穩定性好、廢氣排放量少,改善燃燒環境、可提高功率、減少殘碳灰分、可與柴油互溶、入 水不破乳、在高溫零上90度至低溫零下40度、凍融試驗性能穩定、不脫水、熱值高等優點 的生物柴油復合劑。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生物柴油復合劑是將質量分數為23%~24%的油酸、4~6%的 卵磷脂、2~3%的異丁醇、4~6%的環烷酸和4~6%的氨水在普通反應釜攪拌互融為一體、降溫到 30-40度,邊攪拌邊加1~2%的乙醇胺、2~3%的正丁醇、1~3%的過氧化氫、0.04~0.06%的硼烷、 2~3%的甲醇,最后加45%~55%加水攪拌30分鐘制成。
本發明還有這樣一些技術特征:
1、所述的生物柴油復合劑與0號柴油以2∶3的比例在高速剪切機中攪拌均勻制備成復 合生物柴油。
本發明與柴油生成的復合生物柴油成微黃透明,可用于柴油機、窯爐、船舶、工業燃燒 器等應用。
本發明將水和柴油替代了部分柴油作為燃料,其燃燒產物中部分以氫化物和氧化物出 現,大大降低了廢氣的排放量。
本發明的利用靜電排斥原理解決了復合生物柴油與柴油互溶性不好的問題;應用本發明 使復合生物柴油內部分子表面張力達到了一致,解決了其長期儲存穩定性差的問題;本發明 很好地使柴油和水混合后將油分子包含水分子,使分子達到1-5微米,形成透明體,從而是 復合生物柴油的外觀與柴油外觀相符;本發明加入了高效助燃劑——過氧化氫,使復合生物 柴油燃燒后油灰分和殘炭量大大降低,并且解決了柴油氧化速度快問題;本發明利用微爆原 理解決了生成的復合生物柴油與柴油混合后功率下降的問題。
(四)附圖說明
圖1是具體實施方式十七中熱處理后所得納米復合粉體的截面組織照片。
(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生物柴油復合劑是將質量分數為23.5%的油酸、5%的卵磷脂、2.95%的異丁醇、5%的環烷 酸和5%的氨水在普通反應釜攪拌互融為一體、降溫到30-40度,邊攪拌邊加1.5%的乙醇胺、2.5% 的正丁醇、2%的過氧化氫、0.05%的硼烷、2.5%的甲醇,最后加50%加水攪拌30分鐘制成。
實施例2
將47kg的油酸、10kg的卵磷脂、5kg的異丁醇、10kg的環烷酸和10kg的氨水在普通反 應釜攪拌互融為一體、降溫到30-40度,邊攪拌邊加3kg的乙醇胺、5kg的正丁醇、4kg的過 氧化氫、0.5kg的硼烷、5.5kg的甲醇,最后加100kg的水攪拌30分鐘制成。
主要性能指標:
GB0#柴油同復合生物柴油檢測對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中合再生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黑龍江中合再生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7273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