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應變測量的復合材料軸重稱載荷識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72637.0 | 申請日: | 2009-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99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06 |
| 發明(設計)人: | 于東;張博明;莫淑華;姜彭;金龍學;趙琳;孫新楊;楊仲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G3/12 | 分類號: | G01G3/12;G01G19/02;G01G19/03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哈科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吳振剛 |
| 地址: | 150001黑***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應變 測量 復合材料 軸重稱 載荷 識別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基于應變測量的復合材料軸重稱載荷識別方法。
(二)背景技術
結構受到載荷作用的直接結果就是產生變形,當這種變形在一定限定范圍內時,就可以將變形量作為衡量載荷的參數。結構應變是一種容易測量量,通過對稱體結構關鍵部位的應變測量,根據力學模型反算出載荷的位置及大小,進而實現軸重稱的稱量功能。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應變測量的復合材料軸重稱載荷識別方法,其特征為:一個軸重稱由兩塊復合材料稱體組成,兩個稱體對汽車車輪載荷的測量是同時進行的;每個稱體通過三個應變傳感器測量結構變形,三個傳感器等間距布置,間距需大于載重汽車輪胎的輪輻寬度;通過應變測量結果反算載荷位置及大小,反算載荷大小是建立在簡直梁力學模型基礎上的,反算載荷位置是反算載荷大小的基礎,判斷出位置后,才能依據簡直梁模型中,不同位置的計算公式,反算載荷。
(四)附圖說明
圖1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1受力分析圖之1;
圖2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1受力分析圖之2;
圖3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1受力分析圖之3;
圖4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2受力分析圖之1;
圖5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2受力分析圖之2;
圖6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2受力分析圖之3;
圖7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3受力分析圖之1;
圖8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3受力分析圖之2;
圖9為簡支梁結構加載位置3受力分析圖之3;
圖10為均布載荷向集中載荷的等效受力分析圖;
圖11為當ε2>ε1并且ε2>ε3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A;
圖12為當ε2>ε1并且ε2>ε3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B;
圖13為當ε2>ε1并且ε2>ε3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C;
圖14為當ε1>ε2>ε3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A;
圖15為當ε1>ε2>ε3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B;;
圖16為當ε1>ε2>ε3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C;;
圖17為當ε3>ε2>ε1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A;
圖18為當ε3>ε2>ε1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B;
圖19為當ε3>ε2>ε1時,車輪位置判斷分析圖C。
(五)具體實施方式
從應變反算載荷
根據FBG傳感器通過加載到傳力結構上達到對外部壓力的感應和測量的原理,當縱向分布載荷力作用于碳纖維復合材料梁結構時,由純彎曲理論知梁的彎曲變成了對FBG傳感器的橫向拉伸力,這種橫向拉伸力稱之為橫向力。在工程實際中,受彎構件的特點是承受垂直于其軸線的外力,或在其軸線平面內作用有外力偶矩。受力后直的軸線變成了曲線,這種變形稱為彎曲變形。為推導載荷識別算法,將稱體結構簡化為簡支梁,其一端為固定鉸支約束,另一端為可動鉸支約束。
由于載荷的變化及傳感器位置的影響,整個梁上各截面的剪力和彎矩有時不能由一個函數描述,這樣就要分情況加以考慮。為了計算載荷大小首先粘貼兩個FBG傳感器,假設簡支梁長為1,以簡支梁的固定鉸支端為坐標原點,兩個傳感器距坐標原點分別為x1和x2,其中(x1<x2),載荷F的加載位置為x。根據載荷的變化及傳感器鋪設位置,將分以下三種情況考慮。
1)載荷F加載到兩個傳感器之間(x1<x<x2)
簡支梁結構和載荷F的加載位置及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
由材料力學知,支反力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726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含有煙嘧磺隆與二氯吡啶酸的除草劑組合物
- 下一篇:分體空調的室內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