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床直接鋪埋菌棒原位修復重度鹽堿地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72219.1 | 申請日: | 2009-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29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13 |
| 發明(設計)人: | 祖元剛;王文杰;楊逢建;祖純林;唐中華;王洪政;張衷華;張寶友;于興洋;李冉;黃路明;張軍;張顏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林業大學;祖元剛 |
| 主分類號: | A01B79/00 | 分類號: | A01B79/00;A01G1/04;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40黑龍江省哈爾***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接 鋪埋菌棒 原位 修復 重度 鹽堿地 方法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采用原位修復理論,建造集水區,重度鹽堿地上直接建床鋪埋菌棒,外覆薄膜,生產食用菌的同時改良鹽堿地土壤物理和化學結構。
背景技術: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更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然而,目前我國80%以上的耕地存在干旱、低洼、鹽堿等障礙因素,其中,土壤鹽漬化是我國面臨的主要土壤問題之一。我國有超過2000萬公頃的鹽荒地和670萬公頃鹽漬化土壤地。鹽堿土壤是指土壤中含有鉀、鈉、鈣、鎂的氯化物、硫酸鹽、重碳酸鹽等有害鹽類;或者是土壤含鹽量雖少,但土壤交換性鈉占陽離子交換量達到了一定比例。主要特征pH值較高,含有有害鹽分。
食用菌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它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正日益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市場上對各種食用菌的需求量巨大。
發明內容:
本專利的目的在于通過在重度鹽堿地食用菌栽培區建造集水區,收集建床區在強降雨中形成的地表徑流;利用集水區挖出的鹽堿土在重度鹽堿地上直接建床鋪埋菌棒,以達到還原重度鹽堿地遭受破壞的腐殖質層,并可利用菌棒的保水性能降低土表水分的過度蒸發;鋪埋前檢查菌棒的發育情況,保證菌絲體在菌棒中充分發育,防止栽培中雜菌引起的污染;同時覆以薄膜,進一步降低重度鹽堿地地表水分的蒸發,并在調節食用菌生長溫度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此達到既有效地改良了重度鹽堿地,又在改良過程中收獲栽培的食用菌,獲得經濟收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在要栽培食用菌重度鹽堿地上根據地形規劃出建床區域和集水區域,集水區的選擇應該遵循地勢最低的原則。
集水區面積為栽培地總面積的1/8-1/9,集水區內建造集水池,集水池深度為4-6m,集水池挖出的鹽堿土堆放在池邊備用。
將建床區地面整平,按照長20-25m,寬1.5m的規格建床,床間距1m,利用建造集水區挖出的鹽堿土在床四周筑梯形床埂,床埂高0.2m,上寬0.3m,下寬0.4m。
在埂外釘設樁橛,使用竹竿或竹條縛其上搭建拱形棚架,棚架高120-130cm,棚架頂端以邊長為3-5cm的木方連接固定。
鋪埋前檢查菌棒中菌絲體的發育情況,只有白色的菌絲體充滿整個菌袋才可進行菌棒的鋪設。
土表澆水并噴灑生石灰水后,將充分發育的菌棒去袋后擺放在pH值控制在8以下的床內地表上,相鄰菌棒間距0.7-1.2cm,菌棒上覆蓋優質黑土。
棚架外覆蓋無色透明塑料薄膜,薄膜四周沿棚架底邊以建造集水池挖出的鹽堿土覆埋固定,棚外覆蓋草簾。
本發明的優點是:
1、本發明在栽培地中規劃出集水區,可以有效收集強降雨造成的建床區地表徑流,又為建床等提供了充足的土體需求。
2、本發明在重度鹽堿地上直接建床,直接鋪埋食用菌菌棒,通過使用原位修復的原理和理論實現對重度鹽堿地的改良。
3、在菌棒進行鋪設前檢查菌棒的發育情況,保證鋪設的菌棒得到充分發育,防止了鋪埋后菌棒受到土壤中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的菌棒變質腐爛。
4、外覆薄膜,既可以保證了食用菌生長需要的濕度和溫度,同時也有效降低了重度鹽堿地地表水分的強烈蒸發,從而切斷了鹽堿地表土積鹽返堿的過程。
5、既改良了重度鹽堿地,有采收到食用菌獲得經濟收益,在廣大重度鹽堿地農村地區具有巨大的推廣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發明將用實施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但是它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的任一個或類似實例。
1.建床直接鋪埋菌棒原位修復重度鹽堿地栽培雙孢菇
(1)雙孢菇菌棒的制作:按照50%稻草、44%牛糞、2%菜籽餅、2%石膏、2%石灰的配比配制菌料,以常規方法對菌料進行腐熟處理,然后裝袋,袋規格為寬22-24cm,長35-40cm,滅菌用常壓滅菌,100℃維持10小時,用購買得到的三級菌種接種后培養室內發菌。
(2)栽培地規劃:根據地形特點在計劃栽培食用菌重度鹽堿地上規劃出建床區域和集水區域,集水區的選擇應該遵循地勢最低的原則,集水區面積約為栽培地總面積的1/8-1/9。
(3)集水區的建造:依照集水區規格在集水區中間挖建集水池,集水池深度為4-6m,集水池挖出的鹽堿土一部分用于裝入絲質編織袋強化固定集水池內壁和底面,剩余部分堆積在池旁備用。
(4)建床:將建床區地面整平,按照長20-25m,寬1.5m的規格建床,床間距1m,利用建造集水區挖出的富余鹽堿土在床四周筑梯形床埂,床埂高0.2m,上寬0.3cm,下寬0.4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林業大學;祖元剛,未經東北林業大學;祖元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722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