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能減壓增速電混感應氣電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67165.X | 申請日: | 2009-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8531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清;李宇峰;李志海;李智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志清 |
| 主分類號: | B60L8/00 | 分類號: | B60L8/00;B60K16/00;B60K1/00;B60K1/0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白冬冬 |
| 地址: | 130022***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能 減壓 增速 感應 電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動車領域。
背景技術:
汽車是現代人們生活中起極其重要的交通工具,現有汽車動力源主要是汽油、柴油、天然氣等有機能源,隨著汽車數量的大量增加和能源的過量開采,現有世界普遍存在能源短缺問題,而且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大量的排出廢氣,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同時這些有機能源的價格也相對較高。相應的為了解決有機能源,出現了采用電力為能源的電動汽車,其電力能源主要是來源于電廠供應,雖然不產生污染,但其相對較大的消耗電廠的電力能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自身發電而產生動力的風能減壓增速電混感應氣電車。
本發明在車體底盤上安裝有排風管道,排風管道對應車頭的是濃縮進風口,對應車尾的是濃縮出風口,排風管道形狀為Y形,濃縮進風口為兩個,濃縮出風口為一個,Y形排風管道上安裝有發電風機組風扇,發電機組風扇連接在發電機上,發電機分別與蓄電柜和充電柜連接。
本發明Y形排風管道每個分支上均安裝有發電風機組風扇,也就是共有三個發電風機組風扇,三個發電風機組風扇分別連接在各自的發電機上,每個發電機均與蓄電柜和充電柜連接。
本發明的優點是:
1、本發明采取風能發電的原理,結合車速中的大氣壓和空氣的濃縮氣體壓力,向風鉆、風能那樣經過發電設備的感應——加推器裝置——儲氣裝置——傳導裝置——發出電能效應——再傳導推動發展,把車的油壓力傳導變為空氣和新電能的壓力傳導。
2、節能:主要傳統的汽油和柴油,現用風能、氣能、電能而替代,少用或不用混合動力配合,利用自然和車減阻風壓,低造價。
3、環保:利用風能氣壓原理達到車行減壓增速風能電力加壓,增加車行動力而減少污染,保持車行穩定環保。
4、降耗:風電氣壓混合動力電車自身啟用風能發電原理,初步的成功研發,首先降低了全世界汽油車、柴油車兩種車的油價,逐步改造后達到,降油價的80%到100%的不用少用汽柴油。
5、該風能發電在汽電車上改造創新,也是逐步利用風能原理,利用車行自然風能減壓增速,就增效高科技利用自然風能改造自然,達到真正節能環保。
6、車行進的風能、風阻壓、風速壓、風力壓、風氣壓、風動壓配用感應電機發電、蓄電,逐步取締汽柴油而形成風能氣能發電的創新型新能源風電車。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在車體底盤上安裝有排風管道,排風管道對應車頭的是濃縮進風口,對應車尾的是濃縮出風口,排風管道形狀為Y形,濃縮進風口為兩個,濃縮出風口為一個,Y形排風管道上安裝有發電風機組風扇,發電機組風扇連接在發電機上,發電機分別與蓄電柜和充電柜連接。
本發明Y形排風管道每個分支上均安裝有發電風機組風扇,也就是共有三個發電風機組風扇,三個發電風機組風扇分別連接在各自的發電機上,每個發電機均與蓄電柜和充電柜連接。
本發明采用車行進的風能、風阻壓、風速壓、風力壓、風氣壓、風動壓,配用感應電機發電、蓄電,逐步代替汽柴油而形成風能氣能發電的創新型新能源風電車。
本發明借用車行的前阻壓設兩行或三行減壓傳導風道(有組織科學系數)為引風道加裝(可依據車狀需要)三個感應發電機;感應發動機后設一個(中、大型)電儲柜或叫電儲箱,高于電瓶幾倍;其中小電儲箱為引導,其中大電儲箱達到停車不停電,遠到不缺電,逐步達到風能發電儲備補充。
電儲箱的電量可存可儲不用人工充電而用車行風壓傳導到感應發電機,再傳導到總儲箱達到車行和停都有充足的電量,特別行進中發電機充電更足,可增加車的馬力和前行力比燃油、燃氣幾倍,達到電足、勁大、速快。
本發明研發原理是:
1.風輪從風中吸收的功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P=0.5CpAρvf3
式中:P為風輪輸出的功率;CP為風輪的功率系數;A為風輪葉片迎風面積;ρ為空氣密度;vf為風速;
2.風壓強表達式如下:
Q=0.5CvF2
式中:C為空氣阻力系數,與物體形狀有關,此處選3;vF為風與風輪的相對速度
3.風力機的最大效率
P=FV=QAv
式中:F為風輪葉片收到的風壓力;v風輪葉片的速度。
所以有下式成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志清,未經李志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716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祛黃褐斑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人體文化彩繪顏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