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67149.0 | 申請日: | 2009-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8249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榮順;葛玉翠;顏雪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04 | 分類號: | H01M4/04;H01M4/58;H01M4/62 |
| 代理公司: | 長春市東師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延軍;趙 軍 |
| 地址: | 130024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磷酸 亞鐵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能源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便捷式電子產品和交通工具的能源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能源的安全性、環保性和實用性方面的要求。而這些與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密不可分。
自從1991年索尼公司率先將LixC6/Li1-xCoO2鋰離子電池商品化以來,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于移動電話、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便捷式產品,而影響鋰離子電池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正極材料。其中已經商品化的正極材料LiCoO2由于鈷資源匱乏,污染環境,并且其過充不安全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在大容量電池中得到應用。對于LiNi0.3Co0.3Mn0.3O2同樣由于鈷資源的限制而不能推廣,LiMnO4結構欠穩定性,放電容量相對較低,受錳的溶解、電解液的分解等因素的影響,使其在循環過程中容易發生容量衰減。LiNiO2的合成較困難,循環性能差,雖然對其進行了改性,但實際應用的可能性不大。1997年Goodenough教授首次報道了橄欖石結構的LiFePO4,它以制備容易和性能優良吸引了人們的極大的關注。LiFePO4作為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170mAh/g,相對于負極金屬鋰具有較穩定的放電電壓平臺為3.4V,用這種正極材料組裝的電池安全,環保,循環性能好,耐過充過放,且原料豐富,價格低廉。可以被廣泛應用于動力電車的能源,是理想的新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目前,對于LiFePO4正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提高材料的電導率;(2)提高材料利用率;(3)提高大電流充放電性能及循環性。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單的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同時采用了金屬摻雜和有機高分子聚合物進行碳包覆,明顯減小了材料的顆粒使其粒徑在100nm以內,成為納米材料,這樣大大縮短了鋰離子的擴散路徑,提高了擴散速率,有效地提高了大倍率充放電性能(5C倍率容量高達130-150mAh/g,10C倍率為120-140mAh/g),并將材料的電導率從10-9S/cm提高到10-1S/cm,具有較佳的循環性能(1000次循環容量保持90%以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這種方法同時采用金屬摻雜和有機高分子聚合物進行碳包覆,利用簡單的高溫固相法合成的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
本發明的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鋰源、鐵源、磷源按0.9-1.1∶0.9-1.1∶1與少量摻雜金屬鹽和有機高分子聚合物碳源按比例混合,摻雜金屬量為0.1-10%,高分子聚合物碳源加入量為1-30%(均為相對于磷酸亞鐵鋰的質量分數)
(2)將(1)的混合物置于液態介質中球磨5-10個小時,干燥后在保護氣氛中200-500℃下停留1-10個小時,然后升溫在500-850℃,反應時間為1-15小時,得到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
鋰源為碳酸鋰、氫氧化鋰、磷酸二氫鋰、磷酸鋰、乙酸鋰、氟化鋰其中之一;鐵源為硫酸亞鐵、氯化亞鐵、草酸亞鐵、磷酸亞鐵、硝酸亞鐵之一;磷源為磷酸、磷酸氫銨、磷酸二氫銨、磷酸二氫鋰其中之一;摻雜金屬源為乙酸鎳、乙酸銅、乙酸錳、乙酸鈷、乙酸鎂、硬脂酸鋁、氧化鋅、碳酸鋇、三氧化鉻、五氧化二鈮其中之一;碳源為聚苯乙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酰胺、聚吡咯其中之一;液態介質為無水乙醇、丙酮、蒸餾水其中之一;保護氣氛為氬氣、氮氣、氬氣與氫氣混合氣或氮氣與氫氣混合氣。
得到碳包覆的納米級磷酸亞鐵鋰Li1-xMxFePO4/C和LiFe1-xNxPO4/C材料(其中M為取代Li位的金屬,N為取代Fe位的金屬,x取值為0.001-0.1),其顆粒粒徑顯著減小,平均粒徑在100nm以內。
本發明納米級磷酸亞鐵鋰/碳復合材料的制備,其優點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師范大學,未經東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714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蘑菇形箱式變電站
- 下一篇:一種膠體蓄電池注液工藝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