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66064.0 | 申請日: | 2009-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433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欽;陳榮峰;李志山;李琨;李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世欽 |
| 主分類號: | C05G3/04 | 分類號: | C05G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76800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土壤改良 型復混 肥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壤肥料領域,特別是一種有機、無機、生物菌群三結合平衡套餐,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
背景技術
中國的傳統農業(有機農業)解決不了十三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化學農業能解決十三億人民的吃飯問題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長期的過量的施用化學肥料而忽視了有機肥(有的根本不施有機肥料,對生物肥料了解甚少),給現代農業帶來土壤板結,土壤生物群體失衡,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幅度降低,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病蟲害加重,嚴重污染生態環境,農民投資成倍增長,有害物質殘留超標,作物品質嚴重下降等諸多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中國農資市場上各類復合肥、單一肥的種種弊端,提供一種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在有機、無機、生物菌三大肥各自優勢的自出上,創造性的提出了有機、無機、互補理論、礦物質營養,有機營養平衡理論,土壤微生物失衡修正及病蟲防治理論,有機、無機、生物菌相輔相成理論。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現依據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此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有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N肥占14-19%???K肥占2-6%??有機氨基酸占40-45%
首先將N肥、K肥、有機氨基酸粉碎后混合,造粒噴漿后烘干形成有機肥。無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P肥占12-16%??K肥占2-7%
將P肥、K肥經過粉碎、混合、造粒、烘干形成無機肥料。
生物菌經過選擇、篩選、嫁接、培育、提純復壯、培育新的菌種芽孢桿菌和硅酸鹽細菌,又經過高級菌種設備加速繁殖,把高級有機質、腐殖質、加上微量元素硼、鋅、鎂、鐵,進行混合粉碎、造粒、滅菌、注入培育有益菌種,進一步繁殖制成此土壤,制成此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達到每克含量0.2億粒有益菌種。
本發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有機質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N肥占18%???K肥占4%??有機氨基酸占40%
無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P肥占14%??K肥占5%
本發明的肥料是根據土壤微生物修正及病蟲防治理論,結合土壤肥料給現代農業帶來的的土壤板結、土壤生物群體失衡等問題,制造出了一種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克服了中國農資市場上各類復合肥料,單一肥的種種弊端,在有機、無機、生物菌三大肥各自優勢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了有機、無機、互補理論。
方解:
N肥:能促進作物的莖葉生長,它是作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
K肥:鉀肥能促使作物莖桿粗硬,增強作物抗倒伏能力,并能促進糖分和淀粉生成。
P肥:磷肥能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增強抗旱抗寒能力,并能促進作物提前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飽滿。
芽孢桿菌: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桿菌肽等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對致病菌或內源性感染的條件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硅酸鹽細菌:硅酸鹽細菌能釋放土壤含鉀硅酸鹽礦物中的磷、鉀、硅等元素,直接供給植物生長利用,同時亦具有固氮能力。
硼:能提高光合作用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和運輸,還能提高果實中維生素和糖的含量,促進品質,促進花粉發芽和花粉莖的伸長。
鐵:鐵是固氮酶中鐵蛋白和鉬鐵蛋白的組成部分,在生物固氮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鋅:充當生物體內各種酶的活性中心,促進新陳代謝。
鎂:影響鉀離子和鈣離子的轉運,調控信號的傳遞,參與能量代謝、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
具體實施方式:
按下列比例稱取原料
有機質是由:
N肥占18%??K肥占4%??有機氨基酸占40%
無機質是由:
P肥占14%??K肥占5%
生物菌經過選擇、篩選、嫁接、培育、提純復壯、培育新的菌種芽孢桿菌和硅酸鹽細菌,又經過高級菌種設備加速繁殖,把高級有機質、腐殖質、加上微量元素硼、鋅、鎂、鐵,進行混合粉碎、造粒、滅菌、注入培育有益菌種和菌肥,制成此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達到每克含量0.2億粒。
本發明一種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其制備方法如下:
1)、首先將N肥、K肥、有機氨基酸粉碎后混合,造粒噴漿后烘干形成有機肥,備用。
2)、將P肥、K肥經過粉碎、混合、造粒、烘干形成無機肥料。
3)、生物菌經過選擇、篩選、嫁接、培育、提純復壯、培育新的菌種芽孢桿菌和硅酸鹽細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世欽,未經李世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60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太陽能吸熱板
- 下一篇:具有相序自動糾錯功能的電動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