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春生田頭菇的人工馴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66009.1 | 申請日: | 2009-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71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03 |
| 發明(設計)人: | 蘆春燕;馬如斌;李國昀;鄧寶紅;張若泰;馬夢笛;范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陽天冠種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C05G1/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紅元帥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季發軍 |
| 地址: | 473000***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田頭 人工 馴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人工馴化生物菌種馴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人工馴化春生 田頭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田頭菇菌蓋直徑2-8cm,扁半球形,后漸平展,乳白色至淡黃色,邊緣 平滑,初期內卷,常有菌幕殘片,稍粘,有時干后龜裂。菌肉白色、 較厚。菌褶直生或近彎生,銹褐色,不等長。菌柄長3.5-8.5cm,粗0 .3-1cm,白色,后變污白色,圓柱形,有粉末狀鱗片,基部稍膨大, 并具有白色絨毛。菌環生柄之上部,白色,膜質,易脫落。孢子印暗 褐色。孢子銹色,平滑,橢圓形,往往一端平截,10-13(15)μm×6. 5-8μm。褶緣囊體較少,無色,棒形或頂端稍細,10-55μm×10-13μ m。褶側囊體紡錘狀,?45-66.5μm?×15-17μm。
在所屬田頭菇中,與現有的已大規模人工栽培的楊樹菇近緣,也屬田 頭菇。與野生田頭菇相比卻不同,野生田頭菇在春、夏、秋季生于稀 疏的林中地上或田野、路邊草地上,散生或群生至近叢生。野生田頭 菇具有一些明顯的缺點,比如它的子實體小、菌蓋菌肉比較薄、菌柄 較細、散生等,不利于大面積種植與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獲得菌蓋菌肉厚、菌柄較粗、叢生的優質野生菌種春 生田頭菇培育方法。
一種春生田頭菇的人工馴化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a、培養菌種:對野生種菌株的各個部位:菌柄、菌蓋、菌髓、菌蓋與 菌柄之間進行組織分離,培養20天后進行品種的提純、復壯、分離擴 大;
b、培養原種:將70%質量的棉殼、3%質量的玉米粉、1%質量的過磷酸 鈣、1%質量的石膏加水混合均勻制成培養料,再將谷物煮漲而不破皮 與培養料混合后裝瓶、滅菌、冷卻、接種、培養,培養的溫度在25℃ 左右,相對濕度在65%左右,在避光條件下,培養30天左右使菌種長滿 ;
c、培養栽培種:將60%質量的棉殼、25%質量的玉米芯,8~12%質量的 麥麩、1~5%質量的玉米粉、1%質量的過磷酸鈣、1%質量的石膏混合均 勻制成培養料,用17×33×0.008㎝的低壓聚乙烯袋裝料,培養料均勻 壓緊,裝料高度20㎝,細線扎口,常壓滅菌溫度100℃滅菌16小時,燜 一夜后再出鍋、接種、發菌。發菌的溫度保持在25℃,相對溫度在65 %左右,在避光條件下,培養40天左右使菌種長滿。
本發明春生田頭菇的人工馴化方法,是利用很普通的栽培技術資源,將 一種純野生的田頭菇改良以后,改變了菇體本身具有的子實體較小, 菌蓋菌肉比較薄,菌柄較細,散生等缺點,達到了比較滿意的馴化效果 。并且通過改良使得一年一次的生長周期變為一年兩次,這就提高了 產能,為大面積推廣奠定了技術基礎。而且本方法能有效促進當地規 模化種植,提高栽培效益,可充分利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如玉 米芯、棉籽殼、作物秸稈等做為原料,有效減輕農作物秸桿燃燒產生 的煙塵對大氣的污染。另外,出菇后的廢料又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料 ,返田后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的 良性循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春生田頭菇的人工馴化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a、培養菌種:對野生種菌株的各個部位:菌柄、菌蓋、菌髓、菌蓋與 菌柄之間進行組織分離,培養20天后進行品種的提純、復壯、分離擴 大;
b、培養原種:將70%質量的棉殼、3%質量的玉米粉、1%質量的過磷酸 鈣、 1%質量的石膏加水混合均勻制成培養料,再將谷物煮漲而不破皮與培 養料混合后裝瓶、滅菌、冷卻、接種、培養,培養的溫度在25℃左右 ,相對濕度在65%左右,在避光條件下,培養30天左右使菌種長滿;
c、培養栽培種:將60%質量的棉殼、25%質量的玉米芯,8~12%質量的 麥麩、1~5%質量的玉米粉、1%質量的過磷酸鈣、1%質量的石膏混合均 勻制成培養料,用17×33×0.008㎝的低壓聚乙烯袋裝料,培養料均勻 壓緊,裝料高度20㎝,細線扎口,常壓滅菌溫度100℃滅菌16小時,燜 一夜后再出鍋、接種、發菌。發菌的溫度保持在25℃,相對溫度在65 %左右,在避光條件下,培養40天左右使菌種長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陽天冠種業有限公司,未經南陽天冠種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60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