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心腎不交的中藥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65776.0 | 申請日: | 2009-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91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馬文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文才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8 | 分類號: | A61K36/8968;A61P25/20;A61P15/10;A61P15/00;A61P43/00;A61K35/37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張春 |
| 地址: | 45655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心腎不交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心腎不交的藥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心腎不交是中醫名詞。指心與腎生理協調失常的病理現象。多由腎陰虧損,陰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臨床表現為失眠.多夢.虛煩.遺精等癥。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就是互相升降,協調,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腎不交是指心陽與腎陰的生理關系失常的病態。心居上焦,腎居下焦。正常情況下,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如腎陰不足或心火擾動,兩者失去協調關系,稱為心腎不交。主要癥狀:心煩不眠,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脊酸軟,神疲倦怠,心悸健忘,男子陽萎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弦或細數。多見于神經官能癥及慢性虛弱病人。目前,治疔心腎不交的藥物由西藥和中藥制劑.西藥的療效差,且有副作用。而中藥制劑療效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的治療心腎不交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心腎不交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茱萸7-13,枸杞子7-10,黃柏7-14,知母8-15,牡丹皮8-14,山藥7-13,雞內金7-14,柴胡8-14,茯苓4-10,川芎7-12,當歸6-13,白芍8-15,麥冬7-17。
上述治療心腎不交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茱萸9-12,枸杞子8-9,黃柏8-12,知母10-13,牡丹皮9-12,山藥8-11,雞內金8-12,柴胡10-12,茯苓5-9,川芎8-10,當歸8-11,白芍10-13,麥冬9-15。
上述治療心腎不交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茱萸10,枸杞子8,黃柏10,知母12,牡丹皮11,山藥10,雞內金10,柴胡11,茯苓7,川芎9,當歸10,白芍11,麥冬12。
本發明中各原料的藥理藥性如下:
山茱萸:性酸,微溫。入肝、腎經。功用主治: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溫肝補腎,除一切風,止月經過多,治老人尿頻。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功用主治: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醋蓬莪術:性味苦辛,溫。入肝、脾經。功用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治心腹脹痛,癥瘕,積聚,宿食不消,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
黃柏:性苦,寒。入腎、膀胱經。功用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痿躄,夢遺,淋濁,痔瘡,便血,亦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知母:性苦,寒。入肺、胃、腎經。功用主治: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用于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知母有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可用于陰虛消渴,癥見口渴、飲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
牡丹皮:性辛苦,涼。入心、肝、腎經。功用主治:清熱,涼血,和血,消瘀。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癥瘕,癰瘍,撲損。
山藥:性甘,平。入肺、脾、腎經。功用主治: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雞內金:性甘,平。入脾、胃經。功用主治: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柴胡:性苦,涼。入肝、膽經。功用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
茯苓:性甘淡,平。入心、脾、肺經。功用主治: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川芎:性辛,溫。入肝、膽經。功用主治: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文才,未經馬文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577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早期肝纖維化診斷的多模式靶向探針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熔模





